南亚网视(尼泊尔)
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部尼泊尔电影《朱砂情》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刘美玉
作者:周 箐
发布时间:2023-03-29 16:09

微信图片_20230329162843

尼泊尔音乐爱情电影《朱砂情》由尼泊尔皇家电影公司在1980年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译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部尼泊尔电影,《朱砂情》不仅首次为许多中国观众打开了领略尼泊尔民族异域风情的大门,其中精美的电影配乐与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令中国观众一时沉醉不已。

如今再度回顾《朱砂情》中的音乐特征与异域风情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朱砂情》由尼泊尔著名导演普拉卡什·塔帕执导,讲述陆军上校比克拉姆的女儿乌莎与上校的管家哈里的儿子维卡斯冲破世俗观念的爱情故事。

在尼泊尔,女性发缝间的朱砂是喜庆、吉祥的象征,由朱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材料制成,在女性新婚时由新郎抹在新娘发间。

据说发间的朱砂粉与朱砂痣一样,来源是印度教中一种可以消灾避邪的符号;也有说法认为古代印度人视头部是生命力的源泉,朱砂可以予以保护。

在尼泊尔的传统婚礼仪式上,新郎为新娘涂抹朱砂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预示着婚后生活的幸福美满。

《朱砂情》的故事也围绕闪亮美丽的乌莎两次抹上朱砂的故事展开:陆军上校比克拉姆年事已高,来到加德满都的乡下休养,能歌善舞的乌莎在这里遇到了儿时的玩伴、如今已经就读医学院,将要成为医生的维卡斯。

在克拉姆上校的邀请下,热情大方的维卡斯成为乌莎暂时的向导,乌莎暗自对维卡斯抱有好感;维卡斯也爱上了能歌善舞、活泼开朗的乌莎。

然而,在封建君主制传统根深蒂固的尼泊尔,上校与他的管家属于不同阶级,乌莎和维卡斯之间的爱情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

这时,觊觎比克拉姆上校财产的地主苏巴,与暗恋乌莎许久的地主之子普雷姆不仅买通农民制造管家品性恶劣、将要侵吞上校家产的谣言,还造谣说维卡斯与乌莎之间发生了不道德的事情,令上校倍感屈辱。

上校在与管家对峙时情绪激动晕倒,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上校告诉乌莎希望在临终前看到她嫁给地主之子普雷姆,乌莎不得不忍痛离开维卡斯,与普雷姆结婚。普雷姆首次在婚礼上为乌莎抹上了朱砂。

乌莎的婚姻生活十分痛苦,在普雷姆车祸而死之后,按照习俗,成为寡妇的乌莎被迫将发间的朱砂洗去。地主妻子将她当作妖魔赶出了家门。

心灰意冷的乌莎在跳崖自杀时被父亲救下,带回了家。上校对不幸的女儿万分悔恨,最终将她许配给了她一直深爱的维卡斯,维卡斯当着众人的面再次把朱砂红粉抹在乌莎的发缝上。

作为一部完全由尼泊尔本土编剧、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创作的影片,《朱砂情》中充满了大量原汁原味的尼泊尔风俗习惯,这些尼泊尔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日常习惯,在影片中充分自然地与乌莎和维卡斯的爱情故事融为一体,通过电影这一超越空间与国界的载体,以全球观众都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对外、开放之初的中国为中国观众打开了领略尼泊尔的风俗人情的一扇宝贵窗口。

此外,《朱砂情》中的音乐也具有正宗的尼泊尔特色。

在加德满都乡下,乌莎演唱的第一首歌曲是以尼泊尔民歌小调样式为基础创作的独唱曲目,时而嘹亮高昂、时而反复婉转的曲调,与尼泊尔古典诗歌般的填词充分表现了不谙世事、纯洁无暇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使观众对这个能歌善舞的少女产生了好感,从而在接下去的故事中与她产生共情效果,乐其所喜,感其所悲。

这首独唱曲目的另一效果在于推进影片的发展:在乌莎纵情歌唱之时,由于医学院放假回到加德满都的维卡斯刚好路过,他被乌莎美丽的歌声吸引,来到在原野上独自歌舞的乌莎身边,却遭到乌莎的误解。

在维卡斯的解释下,乌莎认出他是自己的童年玩伴并谅解了他“偷听”的行为。在讨论音乐时,乌莎谈到自己最喜欢唱的歌词都是一名笔名“苏曼”的诗人所写,为两人情感线索的发展作了重要铺垫:在乌莎意外得知她最喜爱的诗人苏曼就是维卡斯之后,更加坚定了对他的爱情。

以传统诗歌结缘的青年男女、在加德满都原野上纵情欢歌的纯真少女、含蓄而热烈的感情,都构成了观众对尼泊尔这篇原生态的淳朴净土无限的向往之情。(完)

作者:周 箐(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