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2025年“尼泊尔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圆满落幕:共话教育合作,深化中尼人文纽带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5-10 12:58


IMG_0413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5月10日讯 2025年“尼泊尔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于昨日在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中尼两国教育界、文化界及政府部门的近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现状、本土化路径、跨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发布多项合作成果,为尼泊尔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双成致欢迎词时指出,中尼两国中文教育合作成果显著。多年来学院已培养超过5万名优秀中文人才,活跃于旅游、经贸、文化交流等领域。为中尼文化交流与合作架起坚实桥梁。作为尼泊尔首所孔子学院,已形成下设4所孔子课堂,覆盖35个教学点的教育网络,培养的毕业生中,既有扎根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也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中资企业员工,成为两国合作的“桥梁”。目前学院正向着学历化教育、精英教育、中文+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坚定迈进。除了加德满都谷地,也向着其他重要的城市拓展。

四位嘉宾主旨发言:聚焦文化软实力与教育本土化

IMG_0258

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兴年教授发言

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兴年教授以“中尼电影文化软实力传播”为题,提出通过“情感普适性叙事”降低文化折扣。他特别提到2025年“中国电影日”活动在尼成功举办,作为境外首场中国电影节,通过几部优秀影片展现中国价值观,成为两国文化互鉴的典范。

IMG_0270

蓝毗尼佛教大学古马尔副教授发言

蓝毗尼佛教大学古马尔副教授系统梳理了尼泊尔中文教育从私立语言学校到孔子学院的百年发展历程,呼吁推进“中文+职业技能”转型。他建议对接中尼合作需求,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工程、商贸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助力“繁荣尼泊尔”国家愿景。

IMG_0302

德夫科塔-鲁迅协会会长苏尼尔·波德尔发言

德夫科塔-鲁迅协会会长苏尼尔·波德尔以“鲁迅与尼泊尔文学”为题,剖析鲁迅作品对尼泊尔社会批判文学的影响,揭示文学在跨文化对话中的独特价值。

IMG_0239

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双成教授发言

李双成教授系统梳理尼泊尔中文教育发展阶段,指出当前存在三大瓶颈:师资缺口超3000人、资源高度集中于加德满都谷地(占90%)、教材适用性不足。他提出针对性对策:扩大本土师资培养规模,开发融入尼泊尔文化元素的教材,搭建中尼学生文化交流平台,并透露学院计划在北部省份新增教学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

分组论坛:多维创新破解教育难题

1. 鲁迅文学与尼泊尔文学分论坛

学者王黎燕、张宏伟从思想启蒙、社会批判等角度探讨鲁迅作品对尼泊尔文学的启示,强调文学在跨文化对话中的纽带作用。

2. 本土化教学分论坛

邱广民、任吉特等专家聚焦AI技术辅助教学、语法资源开发等议题。杨霞提出“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融合”实践模式,建议中资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3. 问题与对策分论坛

针对数字资源应用、课堂管理等痛点,研究者提出开发本土化在线平台、优化教师考核机制等方案。大龙博士以“‘把’字句教学”为例,展示语法教学的本土化创新。

IMG_0331

成果落地:签署合作备忘录,共绘教育新图景

会议期间,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与尼泊尔德夫科塔-鲁迅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联合开发鲁迅作品双语教材,并举办跨文化文学研讨会。

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桥梁,更是中尼命运共同体的纽带。未来,尼泊尔中文教育将立足“提质增效”,深化产教融合,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续写两国人文交流新华章。(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