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值此中尼建交 70 周年的重要时刻,南亚网视精心策划推出此系列报道。70 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对中尼友谊而言,却是一段书写辉煌、铸就深厚情谊的漫长征程。
自建交以来,中尼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深度合作。从携手应对自然灾害,到共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情谊在共同奋进中升华。文化上,佛教文化交流、传统节日互动,加深了两国民众心灵沟通。
南亚网视将全方位、多层次呈现中尼建交 70 年来的动人故事、伟大成就,带您领略这份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珍贵友谊,探寻未来更广阔合作空间。让我们一同见证,中尼友好如何在新时代续写璀璨篇章。
中尼建交 70 周年系列报道一:七十年的深情厚谊
喜马拉雅山脉巍峨耸立,却无法阻隔中国与尼泊尔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自 1955 年建交以来,中尼两国以 “高山流水” 般的默契,携手走过七十载春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这段跨越时空的友谊,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国际关系中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典范。
一、历史渊源与建交契机
中国与尼泊尔的友好交往史可追溯至古代。早在公元 4 世纪,两国间就开始了民间往来,佛教文化交流更是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重要纽带。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都曾跋涉万里,前往尼泊尔(古称 “尼婆罗”)取经求法,他们的足迹和著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也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到了近代,尼泊尔积极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诉求,让中尼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找到了共鸣点。 1955 年 8 月 1 日,中国与尼泊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不仅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也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交初期,中尼两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当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冷战思维盛行,一些国家试图在亚洲地区制造对立与冲突。但中尼两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种基于共同利益和价值理念的合作,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政治互信:高层互访与战略共识
建交七十年来,中尼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两国领导人始终保持密切沟通,通过互访、会晤等形式,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这些高层互动不仅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1960 年 3 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尼泊尔,与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友好同盟条约》。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签署,不仅妥善解决了两国边界问题,更确立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同盟关系,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周恩来总理在访问期间还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适用于中尼关系的主张,得到了尼泊尔方面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
此后,中尼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持续不断。1979 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耿飚访问尼泊尔;1986 年,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访问中国;1996 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尼泊尔…… 这些高层互访活动,增进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进入 21 世纪,中尼两国高层交往更加密切。2014 年 8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时,将中尼关系形容为 “邻国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典范”。2019 年 10 月,尼泊尔总理奥利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尼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2019 年 10 月 12 日至 1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访成果丰硕,为中尼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开启了尼中关系新时代 。(南亚网视采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