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社评:“机超”火了,人们看的不只是热闹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7-03 07:27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3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村超”“苏超”之后,“机超”也火了。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运动会,机器人将参加田径、足球、武术、自由体操等诸多项目。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巴西、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队伍完成预报名。从4月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5月宇树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再到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年以来,国内围绕机器人的相关重大赛事不断,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关注。

从此前比赛的情况看,现场十分火爆,甚至一票难求,比赛的一些精彩片段和花絮也在社交媒体上屡屡冲上热搜。可以预见,更为国际化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还会再掀起一个新的高潮。这体现了中国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场测试赛、机器人足球3v3AI赛决赛日前在北京举行。其标志性突破之一是,所有参赛机器人都可以自主完成跌倒爬起动作,无需人类保护员干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之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虽然看起来滑稽,但支撑起来的技术却非同一般”。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此前的类似比赛中,“一个机器人需要两个程序员陪跑”等场景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就在网友们“看热闹”的过程中,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又悄然进步了。

一个机器人需要控制、感应、信息存储、信息传输等多个部分的精密协同,才能完成种种动作,而体育比赛对参赛者的反应速度、动作精准度、判断能力等要求都比较高,机器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可以在瞬间暴露。有业内人士表示,体育比赛“是人形机器人测试的一个试验场”,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赛,可以形成“研发—生产—试验—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快速识别并解决技术问题,正是举办机器人足球赛和运动会的重要意义之一。

机器人在赛场上比拼,不只是争个输赢,更是为了解自身的不足,而这恰恰是技术进步的关键。中国的发展根植于不断的奋斗与自我挑战,机器人比赛就是这一发展逻辑的生动注脚。不少美国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进展,为“美国可能被中国打败”而焦虑。但如果他们多看几场在中国的“机超”,多感受那些在“你输我赢”之外更值得关注的事,或许对中美技术竞争会有新的领悟,也会更加理解为什么出口限制打不垮中国。

举办“机超”既可以检验机器人综合能力和促进技术进步,也能向大众展示当前技术边界;既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展示窗口,也是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桥梁。这样的开放姿态,有助于推动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共同进步,促进科技与创新的深度融合。一些外媒调侃称,从现在机器人在“机超”中展示的水平看,暂时还看不到“小梅西”或者“小姆巴佩”的影子。但谁也不能否认,“机超”的举办激发了公众对科技的兴趣与热情,为全球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未来发明“梅西”机器人的科学家,或许今天正在关注着“机超”比赛。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大模型的赋能和数字仿真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还是家庭陪伴等领域,市场空间都非常广阔。据高盛预测,在技术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况下,人形机器人2025年至2035年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中国产业链的成熟将显著降低全球应用门槛。当非洲医院用上中国智能机器人,当东南亚工厂引入中国物流系统,中国的科技成果,也通过产品出口、技术开源等方式传遍全球,让世界各国都有机会享受中国科技发展的红利。“科技向善”“合作共赢”将进一步具象化。

从无人机到人工智能,从人形机器人到量子科技,从新能源汽车到国产大飞机,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坚定向前,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