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23日,周四),尼泊尔迎来提哈尔节(灯节)的最后一天——“兄弟点红节”(Bhai Tika),这也是“阎摩五天”(Yam Panchak)的最后一日。作为尼泊尔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以独特的仪式承载着兄弟姐妹间深厚的情谊,寄托着对彼此保护与幸福的美好祈愿。
按照传统习俗,节日当天,姐妹们会为兄弟们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她们用象征吉祥的“七色蒂卡”(Sapta Rangi Tika)点在兄弟额头,为其戴上永不凋谢的“玛卡玛丽”花环”(Makhamali garlands),并献上塞洛蒂(selroti)、安纳萨甜点(anarsa)、巧克力、腰果、葡萄干、椰子、糖果、香料等多样美食。兄弟们则以回点蒂卡与赠送礼物的方式,表达对姐妹的感激与守护之情。这种双向的互动,让“兄弟点红节”成为一个既神圣又充满温情的节日——“Bhai”意为“兄弟”,“Tika”意为“点红”,二者结合正是这一节日的核心。
尼泊尔历法确定委员会成员德夫马尼·巴塔莱教授表示,敬重爱护兄弟姐妹的传统被认为能为家庭带来持续的繁荣与幸福。尽管点红仪式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均可进行,但委员会将上午11:39定为最吉祥的时刻。这一时间由委员会主席夏姆布·普拉萨德·达克哈尔教授依据当天的天文与宗教指引确定:姐妹点红时应面朝东方而坐,接受点红的兄弟则需面朝西方。
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人,节日同样提供了温暖的参与方式:今日,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的拉尼波卡里湖(Rani Pokhari)的巴尔戈帕勒斯瓦尔神庙(Balgopaleshwar Temple)将特别开放(该神庙每年仅在此日开放一次),无兄弟姐妹者可前往参拜并接受点红祝福。
关于这一节日的起源,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女神亚穆纳的弟弟病入膏肓时,死神阎摩前来取走他的灵魂。亚穆纳恳求死神等她为弟弟完成最后的祭祀仪式,随后她举行了一场漫长而繁琐的仪式,阎摩也参与其中。
制作“玛卡玛丽”花环
“玛卡玛丽”花环是节日必备
佩戴“玛卡玛丽”花环的男人
亚穆纳请求阎摩在弟弟额头上的点红褪色、她洒在他身上的圣油干涸、她戴在他脖子上的“玛卡玛丽”花环枯萎之前,不要带走他的灵魂。
受此传说影响,在提哈尔节的第五天,姐妹们会用圣水和圣油在兄弟周围筑起一道保护屏障,并绕行兄弟数圈。兄弟的脖子上会戴上一个“玛卡玛丽”花环,兄弟额头上的点红也独具特色,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且兄弟也会把蒂卡点在姐妹的额头上。无论兄弟比姐妹年长还是年幼,亦或是堂兄弟姐妹,均可参与这一仪式。最后,兄弟会用额头触碰姐妹的脚,象征着爱、尊重和忠诚;兄弟会收到各种美食(如烤饼、水果和包装食品),而姐妹会收到现金或其他礼物(如衣服)。
此外,还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掌管死亡的神明阎摩曾因一位女子的虔诚祈祷,破例未带走她的兄弟,使其免于一死——这位姐妹向阎摩祈求兄弟长寿,最终以真心感动神明。
更有经文记载,今日阎摩也会降临人间,与他的妹妹相见。而仪式中至关重要的“七色蒂卡”,其彩虹般的色彩不仅是节日的鲜明标志,更象征着人们对兄弟姐妹关系的珍视:额头上点缀七色蒂卡的男性,正向世界展示着自己拥有这份珍贵的亲情。
在尼泊尔,这一天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时刻,他们交换着爱与和谐,共同庆祝这份独特的手足之情。而在印度、不丹、缅甸、泰国等国家,这一节日也以各自的方式被传承与庆祝,成为跨越地域的文化纽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