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73年那场大火,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和谣言。(左图)最近的这场大火不仅损毁了一座地标建筑,也触及了尼泊尔历史和治理的核心。 图片:尼泊尔摄影基金会(左图)和Hemanta Shrestha/TKP提供
1973年7月9日,尼泊尔标志性建筑——辛哈杜巴宫(狮子宫 Singha Durbar)遭遇了一场毁灭性大火,火灾原因至今成谜。近日,另一场大火再次重创这座地标建筑,不仅摧毁了物质遗产,也触及了尼泊尔历史与治理的核心。这座宫殿的命运,承载着国家的记忆与挑战。
辛哈杜巴宫由拉纳总理钱德拉·舒姆舍尔于1908年下令兴建,由尼泊尔建筑师库马尔·纳辛格·拉纳和基肖尔·纳辛格·拉纳设计并监督施工。这座耗资500万卢比的宏伟宫殿,占地50公顷,拥有修剪整齐的草坪和七个相互连通的庭院,内含1000多个房间,被誉为南亚最大的宫殿之一。它不仅是拉纳政权的行政中心,也是其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1973年的神秘大火
1973年7月9日午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辛哈杜巴宫,大部分建筑化为废墟,仅前院幸存。历史学家、拉特纳拉贾校区新闻系主任贾加特·尼泊尔表示,火灾的确切原因至今未明,各种传闻和猜测层出不穷。
时任巴格马蒂专区副专员、后来成为尼泊尔首席选举专员的苏里亚·普拉萨德·什雷斯塔回忆,当晚他接到了一项不寻常的命令,要求将车辆停放在宫殿大院内。此前从未有过类似指示,他选择不予执行。什雷斯塔认为,若服从命令,他的车辆可能助长火势,使灾难更加严重。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蓄意纵火的猜测,增添了阴谋色彩。
1973年夜,辛哈杜巴宫的工作人员、时任总理基尔蒂·尼迪·比斯塔以及各部长们竭尽全力控制火势,但火势依然十分猛烈。 图片:尼泊尔摄影基金会供图
火灾肆虐整夜,当时的比兰德拉国王因君主制传统,未在入睡后被打扰,直到次日清晨才获悉灾情。此时,宫殿已损失惨重。工作人员、时任总理基尔蒂·尼迪·比斯塔及部长们奋力灭火,但火势凶猛,几乎无物可救。一位名叫谢尔·巴哈杜尔·沙希的调查员被派去追查原因,但任务艰巨,真相始终未解。
火灾导致行政中心瘫痪,办公室被迫搬迁,政府运作中断。历史学家尼泊尔指出,宫殿部分建筑的修复耗时约40至50年,重建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国家象征的恢复。
2025年9月9日,辛哈杜巴宫在“Z世代”抗议活动中再次发生火灾
2025年9月9日,辛哈杜巴宫在“Z世代”抗议活动中再次发生火灾,成为尼泊尔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历史基础设施损失之一。这场大火不仅摧毁了地标建筑,也暴露了国家治理的深层问题。宪法与行政专家卡希拉杰·达哈尔感慨:“当政客们无法领导国家时,国家必须付出代价。这正是尼泊尔正在承受的代价。”
这场火灾发生于2015年大地震十年后。地震后,尼泊尔投入巨资修复辛哈杜巴宫,耗费多年心血才恢复其功能。如今,火灾使重建成果毁于一旦,历史遗产与巨额投资化为乌有。
历史学家尼泊尔强调档案保护的重要性。2019年访问斯坦福大学时,他了解到该校为档案馆建设投入16亿美元,文件存放于防水防火设施中。工作人员告诉他:“若这些文件丢失,美国的历史将不复存在。”尼泊尔认为,尼泊尔亟需建立类似的档案系统,以保护历史免受危机摧毁。
达哈尔指出,“Z世代”不应为火灾负责,真正的根源在于管理不善与机会主义。他怀疑有人利用抗议活动谋取私利。展望未来,他呼吁临时政府优先重建辛哈杜巴宫,并保留其原有风貌与文化特色。“这是我们身份的象征,为了子孙后代,必须用心重建。”
辛哈杜巴宫不仅是砖瓦堆砌的建筑,更是尼泊尔历史与文化的鲜活见证。它的每一次毁灭与重生,都在诉说国家的坚韧与挑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