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陈松大使在尼泊尔主流媒体《共和报》发表署名文章《时代之问,中国之答》,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全文如下: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站在历史交汇点,世界正在见证: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如何破浪前行?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路在何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犹如照亮前路的灯塔,不仅指引着民族复兴的征程,也为世界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
理论新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深刻再创造。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人民立场,更结合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现实挑战,实现了理论的时代性跃升。
“两个结合”理论突破尤为关键: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紧密结合,也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使理论既科学又有温度,既坚实又富有生命力。
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构建起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的科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行之有效的指导方略。
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人民”二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任何理论的生命力,最终都要看是否切实回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解决人民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狂欢,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从脱贫攻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医疗改革到生态环境保护,无不体现着对人民利益的真切关怀和实践力度。这一思想推动治理体系从“管理社会”向“服务人民”转变,筑牢了国家长治久安的民心基础。
治理智慧:系统观念引领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要善于从系统整体和全局视角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在治理实践中,这一方法论具体体现为“五个坚持”: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统一,坚持当前和长远相协调,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筹。这些原则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全面依法治国到建设美丽中国,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展现出强大的系统思维和战略谋划能力。这种将战略统筹与精准施策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治理智慧,不仅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天下情怀:启迪世界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展现出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博大胸襟。这一思想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百年变局的激荡中,这一闪耀真理光芒的思想体系,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梦想不仅属于中国,更是时代赋予全人类的共同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