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1月25日讯 一支几乎全为女性的团队正在执掌尼泊尔驻华大使馆。这一历史性里程碑不仅象征着女性进入外交领域,更显示出她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着外交格局。
在过去,尼泊尔外交领域的女性从业者屈指可数;如今,她们已成为驻华使团的中坚力量,几乎承担起所有核心决策与日常运作。这不仅标志着尼泊尔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也揭示了女性在国家外交中的崛起正在悄然改变传统格局。

图为(从左至右)尼泊尔驻华使馆经济参赞普拉巴蒂·阿里亚尔、二秘桑朱·马哈詹、三秘苏密特拉·班达里、前二秘苏米特拉·保德尔、政媒文化事务参赞萨比塔·纳卡尔米及副团长罗尚·卡纳尔。
多年来,公众对女性参与外交的关注多集中于大使任命的数量。虽然这一指标经常被提及,但它无法全面反映外交工作的实际运作。大使——其中许多为政治任命——只是使团领导的一部分。日常外交事务的推进,依赖于那些谈判协议、管理政治经济关系、维持机构运转的职业外交官。因此,衡量女性在外交领域的进步,不应仅停留在象征性的任命上,更要关注她们在决策层中的实际影响。
尼泊尔外交部现任外秘阿姆里特·巴哈杜尔·拉伊表示:“外交官是支撑、建议甚至有时指导大使的‘支柱’,理解他们的工作是理解现代外交成功的关键。”正是在这些岗位上,女性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尼泊尔外交部,这一趋势在驻华使团表现尤为突出。如今,使馆几乎所有外交岗位的官员均为女性,唯一例外是上周刚到任的武官贾扬德拉·KC上校和专员拉杰·库马尔·萨。除了职业外交官,日常运作使馆、处理政治事务、经济外交、领事服务及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也多为女性。
在大使职位空缺期间,副团长罗尚·卡纳尔承担了使馆日常运作及与中国官员的高层协调任务。与她共事的团队中,女性几乎占据所有关键岗位:经济参赞普拉巴蒂·阿里亚尔,政治/媒体/文化事务参赞萨比塔·纳卡尔米,领事与签证事务二秘桑朱·马哈詹,会计与行政事务三秘苏密特拉·班达里。
驻华使团由女性主导,是尼泊尔外交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北京并非普通驻外岗位:中国不仅是尼泊尔主要投资者、贸易伙伴和基础设施提供者,其决策影响着尼泊尔安全与外交全局。女性领导这一关键使团,远非巧合,而是一种深刻的变革信号。
对于卡纳尔而言,这种变化尤为鲜明。“多年来,作为会议室里唯一的女性是常态,”她说,“但现在走进一间全是女性的使馆,感觉有些不寻常。”她强调,这并非奇怪,而是标志着尼泊尔外交服务传统模式的历史性突破。
然而,这种转变并非刻意安排。尼泊尔外交部并未有意打造驻华使团为性别包容的典范。全女性领导团队的形成,是渐进式制度演进的结果:性别配额为女性打开了通道,更多女性加入公共服务,外交部也越来越愿意以能力为标准提拔人才。拉伊指出:“使馆人员的构成是自然发展的结果。每位官员都是凭借才能、专业素养和能力获得任命。阿里亚尔虽非职业外交官,而是财政部高级官员,但任命完全基于专业能力。团队组建完成后,我们才意识到这一结果的非凡意义。”
对于其他驻华外交同行,这一变化同样令人瞩目。在各类活动中,他们常常惊讶地问:“你们使馆全是女性?”这样的反应显示,尼泊尔外交领域性别平等的进步已从理论走向实践。

据外交部统计,目前尼泊尔共有148名职业外交官驻外,其中40人为女性。总部及各使团共有76名女性官员,她们担任28个高级职位,包括联合秘书、副秘书、使团副团长和参赞,其中5人任大使。
回顾历史,2010年卡纳尔加入外交部时,女性进入外交领域极为罕见,当年仅有14名女性入职,引发全国关注。早期的障碍真实存在:一些部委大楼缺乏适合女性的设施,女性官员经常被忽视,偏见普遍存在,甚至有使团负责人要求不要派遣女性官员,理由是“请假更多”或“能力不足”。此外,女性常被安排在距离较近的岗位以照顾家庭责任,而长途派驻多为男性。
尽管如此,卡纳尔成长为驻华使团的重要领导者,她强调家庭和制度支持的重要性:“我很幸运有丈夫和家人的鼓励,从未觉得自己的抱负被忽视。家庭和部内的支持对女性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官员阿里亚尔也表示,女性在职业发展关键时期往往面临婚姻、家庭和子女的压力,因此家庭和工作责任共享尤为重要。外秘拉伊指出,女性外交官不仅在多重角色中表现出色,更以韧性和奉献精神克服困难,其能力和精神令人钦佩。
幸运的是,近年来情况正在改善。宪法对性别包容的保障,以及公共部门更好的代表性,推动了女性进入外交领域的步伐。尼泊尔政府《2021-2023年性别平等与社会包容战略》明确提出增加女性领导岗位,提出解决文化和制度障碍的措施,包括性别响应预算、包容性指标和领导力发展计划。这些改革推动尼泊尔从“女性参与”走向“女性塑造”政策和外交。
如今,女性在公务员系统中的比例已从十多年前的9%增长至约29%,从办公室经理到县长,各级女性领导者正在改善工作环境并提升治理成效。拉伊表示,配额制度为女性打开了门,但女性凭自身能力在配额之外也取得了优异成绩。2015年宪法规定女性在议会中至少占三分之一,并要求各国家机构实现比例代表制,这推动了招聘和晋升机制的变革。
从1959年首位女性外交官宾德什沃里·沙阿,到阿姆比卡·马南达尔·卢因特尔、前外秘塞瓦·拉姆萨尔及现任驻巴大使丽塔·迪希尔,尼泊尔女性外交官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开拓。通过职业路径和政治任命,目前已有十余名女性担任大使,显示出逐步打破性别壁垒的趋势。2023年,拉姆萨尔成为外交部首位女性外秘,也标志着女性不仅能进入外交领域,更被赋予领导责任。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外交人员约占40%,大使约25%。尽管比例不高,但与十年前男性几乎垄断高级职位相比,这已是重大进步。多国采取女性主义外交政策,努力扩大女性在全球决策中的影响。
研究表明,女性参与的外交和谈判更具协作性和同理心,提升谈判成果与团队效能。对于服务大量侨民的尼泊尔使馆而言,女性官员带来的敏感性和细致性尤为重要。外秘拉伊表示,女性为外交和谈判提供宝贵视角,使互动更加平衡、有效。
卡纳尔和阿里亚尔都强调,外交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混合性别团队效果最佳。真正的包容性不在于女性人数超过男性,而在于实现平衡。如今,驻华使团女性的突出地位展示了机构开放与信任女性承担责任后能够达到的高度。
变化往往缓慢,然后加速。今天,尼泊尔外交的变化在驻华使团中清晰可见。性别包容正在成为尼泊尔外交的新标识。最近,尼泊尔还任命前首席大法官苏希拉·卡尔基为首位女性总理,这些突破与驻华使团全女性领导一样,都是尼泊尔制度想象力扩展的体现。
外秘拉伊表示:“外交服务领域的女性前景光明。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女性不仅在会议桌上发声,更能领导会议,塑造尼泊尔在全球舞台的未来。驻华使团全女性领导只是开始,它是进步的强烈信号,也希望激励更多女性担任领导角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