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 11 月 22 日讯(见习记者 龚梦媛)当地时间 11 月 21 日,尼泊尔文学院内掌声阵阵、暖意融融,一场汇聚中尼政界翘楚、学术精英与媒体人士的新书发布会在此隆重举行。资深记者切坦纳特・阿查里亚历时多年打磨的著作《中国视角》正式揭幕亮相,这部凝结着作者 12 年驻华观察与深度思考的作品,以尼泊尔人的独特视角解构中国发展密码,为两国打破认知壁垒、深化务实合作搭建起一座跨越喜马拉雅的 “思想桥梁”,引发现场各界强烈共鸣。
尼泊尔众议院议长德瓦・拉吉・吉米雷在致辞中精准点明著作的时代价值,他表示,中国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保持政治稳定、明晰发展路径,其积累的宝贵经验不仅是尼泊尔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借鉴,更成为两国相互学习的生动范本。他认为“《中国视角》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载体,更是联结中尼人民心灵、夯实友好根基的精神纽带,将推动两国友好从政府层面延伸至民间交往的方方面面。”

11月21日,切坦纳特·阿查里亚新书《中国视角》发布会现场。图为众议院议长德瓦·拉吉·吉米雷讲话。拉宾 摄
前驻华大使利拉玛尼・保德亚尔指出,这部著作摒弃了泛泛而谈的感想式表达,而是以官方文件、政策文本与实地实践为坚实依托,形成了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成果,尤其对 “一带一路” 倡议、全球发展倡议(GDI)、全球安全倡议(GSI)等重大国际议题的梳理与解读,为尼泊尔各界全面理解中国全球治理理念提供了清晰框架。

11月21日,切坦纳特·阿查里亚新书《中国视角》发布会现场。图为前驻华大使利拉玛尼・保德亚尔讲话。拉宾 摄
尼泊尔学者尤巴拉杰・桑格劳拉教授用 “信息密度高、分析维度深” 高度评价此书,他指出,著作对中国治理逻辑的剖析,特别是在减贫攻坚、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总结,为尼泊尔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视角,将为尼中深化相关领域合作注入智力支撑。

11月21日,切坦纳特·阿查里亚新书《中国视角》发布会现场。图为尤巴拉杰·桑格劳拉教授讲话。拉宾 摄
中国央视首席记者张玥从媒体传播视角分享了感悟,她表示,作为长期从事中尼新闻报道的从业者,深知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认知需要更鲜活、更立体的载体,而《中国视角》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 它既以客观视角系统讲述了中国的发展故事,更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传递了中尼两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与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她说,“对于尼泊尔年轻一代而言,这本书是一扇打开认知中国的重要窗口,能帮助他们跨越信息壁垒,客观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与治理理念,而媒体人也将从中汲取力量,继续讲好中尼友好的动人故事。”

11月21日,切坦纳特·阿查里亚新书《中国视角》发布会现场。图为中国央视首席记者张玥讲话。拉宾 摄
发布会上,作者切坦纳特・阿查里亚深情回溯了创作历程。作为曾在中国媒体集团(CMG)尼泊尔服务部门深耕 12 年的资深记者,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城乡大地,从繁华都市的发展脉动到偏远乡村的民生变迁,从重大国际会议的政策发声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都成为他观察中国、记录中国的鲜活素材。“我始终致力于用尼泊尔人的视角,讲述一个真实、立体、发展的中国。” 阿查里亚坦言,12 年的驻华经历让他亲历了中国的文化革新、制度创新与发展奇迹,也见证了中尼在贸易往来、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丰硕合作成果,“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源于对事实的尊重,每一个观点都凝聚着对两国友谊的珍视,希望能通过它消除认知隔阂、增进互信理解”。

11月21日,切坦纳特·阿查里亚新书《中国视角》发布会现场。图为切坦纳特·阿查里亚讲话。拉宾 摄
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学界、媒体界及青年学生群体的听众专注聆听每一位嘉宾的发言,当谈及中尼友好交往的温暖瞬间与未来合作的无限可能时,现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活动落幕之际,与会者纷纷围拢在作者身边,翻阅新书、交流感悟、合影留念,不少读者当场表达了购书意愿。一位大学生手持新书难掩兴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从尼泊尔视角系统介绍中国的著作,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充满好奇,相信这本书能帮助我们年轻人客观认识中国,为未来参与中尼合作筑牢认知基础。”

11月21日,切坦纳特·阿查里亚新书《中国视角》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一角。拉宾 摄
作为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民间温度的跨文化著作,《中国视角》的出版恰逢中尼深化合作的关键时期,其不仅为尼泊尔各界提供了理解中国的全新维度,更搭建起两国思想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随着著作的广泛传播,必将进一步凝聚中尼共识、拉近民心距离,为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减贫合作、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注入民间动力,推动中尼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思想互鉴的滋养中走深走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