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6月29日讯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尼泊尔肉类行业代表称,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尼泊尔将于明年6月开始向中国出口水牛肉,目标为每日5000吨。
喜马拉雅食品国际公司(Himalayan Food International)主席纳文·库马尔·夏尔马表示:“我们收到近95亿卢比(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投资批准已有一周。中国投资者将于本周日抵达,之后我们将向尼泊尔投资委员会提交最终批准申请。”
这项投资项目将分三期注资。
去年12月,中国在传统手工艺品(几十年来尼泊尔对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外,扩大了贸易机会,向水牛肉开放了市场。在尼泊尔总理奥利正式访华期间,中国同意允许从尼泊尔进口肉类。
2023年12月16日,尼泊尔私营公司喜马拉雅食品国际与中国上海紫燕食品在加德满都签署了一项企业对企业(B2B)协议,出口水牛肉。
中国对尼泊尔肉类产业的总投资将达到约270亿卢比,涵盖两个主要部分:肉类加工和牲畜饲养。
夏尔马解释说:“我们本来已经可以开始建设,但延误在于尼泊尔政府宣布牲畜无病区方面。中国方面在等待官方宣布后才批准了资金。”
尽管尼泊尔政府最初计划在12月提交所需文件,但文件直到6月才发出。夏尔马补充道:“文件提交后一周内,中国就批准了这笔外国直接投资。”
工厂位于辛杜利的马林农村市)。水牛将在乌达亚普尔的贝拉卡市以及奇特旺的玛迪租赁的土地上饲养。尽管这些地区尚未被正式认定为无病区,但牲畜将被运往辛杜利并隔离三周后再进行加工。
在项目已获得的50比格哈(Bigha,1比格哈约等于677平方米或0.0677公顷)土地中,公司仅获得了10比格哈的许可。夏尔马表示:“由于所有权上限规定的复杂问题,我们仍在等待剩余土地的批准,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申请。”
一家中国建筑公司已经抵达尼泊尔开始准备工作。夏尔马表示:“我们希望能在9月开始建设,目标在明年4月完工。”水牛犊的饲养工作将于10月开始。“我们计划在头四个月内饲养20万头牛犊,这些牛犊将从当地农民手中采购。”
公司已在帕坦设立了企业办公室。在新冠大流行之前,该公司曾向越南出口水牛肉,而越南常作为向中国转出口的枢纽。
业内专家保持谨慎态度。他们表示,尼泊尔目前的水牛数量甚至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在尼泊尔消费的水牛中,估计有近70%是从印度非法进口的。当地水牛肉产业仍面临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虽然尼泊尔在山羊和家禽生产方面已实现自给自足,但水牛肉产量仍有短缺。
水牛养殖主要集中在特莱地区。一头水牛犊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才能长成适合肉用。
在2019-20财年,尼泊尔肉类总产量达到552,156吨的峰值,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注重健康的公众增加了蛋白质摄入。
然而,2020-21年的产量降至520,742吨,2021-22年降至512,788吨。最严重的下滑发生在2022-23年,肉类产量暴跌至430,085吨。
专家认为下降的原因是尼泊尔年轻人大规模外迁,这个群体通常是肉类消费的主力。政府数据显示,2022-23年发放了近一百万份劳务许可和学生签证。
水牛肉占尼泊尔肉类总产量的27%,每100克含有20.23克蛋白质,高于大多数其他肉类。
其产量在2019-20年达到189,517吨,2020-21年小幅下降至188,172吨,并在2021-22年创下194,090吨的高点。然而,2022-23年产量又急剧下滑至116,503吨,创下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
尼泊尔活水牛的数量在20年前为370万头,到2018-19年增至530万头。但此后数量急剧下降,在2022-23年达到308万头的30年低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