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烽火熄驼铃远,拉瓦特堡成“街心公园”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8-08 13:26

 

本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 姚 晓

af75c8bc1cca7538b96735b23ee35dc3u5

拉瓦特堡城门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姊妹城市拉瓦尔品第,有一座据说建于16世纪的城堡——拉瓦特堡,据传由加卡尔部落的统治者苏丹·萨朗汗下令建造,后来成为一座曾经繁华的商队旅馆。

“Grand Trunk Road”,也叫作“南亚大干道”,是一条从喀布尔出发,经白沙瓦、拉瓦尔品第、拉合尔、德里、达卡,到达孟加拉和缅甸边境入海口的交通要道,贯穿南亚北部核心区域,如今在巴基斯坦境内有部分被纳入N5国道,拉瓦特堡就位于N5国道路边。从国道拐一个弯,就能在拥挤的居民区中看到拉瓦特堡的城门。走近城门,可以看到门上有一扇半人高的小门,弯腰进入可以看到城堡内豁然开朗,有一片空地,行人三三两两躺在草坪上休憩,与外面的嘈杂截然不同。

院子里散落着一些当地特色的长方形阶梯坟墓。其中一座最大的坟墓前有墓碑,上面的文字显示墓主人是“苏丹·萨朗汗”。拉瓦尔品第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旁遮普省北部的波托哈尔高原上,这里丘陵密布,地势险要,同时又处于白沙瓦盆地和旁遮普平原之间,是通向德里的必经之路。16世纪时,这里被当地部落加卡尔人统治,他们的首领就是萨朗汗。

当时莫卧儿帝国的开国君主巴布尔率领军队已数次入侵印度,中途收服萨朗汗率领的加卡尔人。此后,加卡尔人成为莫卧儿王朝的忠实拥护者,参与了巴布尔对德里的远征。后来,巴布尔的儿子胡马雍被普什图人、苏尔帝国的建立者舍尔沙击败,远走波斯,加卡尔人仍然效忠胡马雍。桀骜不驯的加卡尔人让舍尔沙备感头痛,他决定在波托哈尔高原上修建一座坚固的堡垒,这就是如今的世界文化遗产——罗赫达斯堡。这座城堡距离拉瓦特堡80公里。据说修建罗赫达斯堡时,没有当地人愿意参与工程。舍尔沙甚至以“垒一块石头给一枚金币”的天价,诱使当地人参与建设。

不过,舍尔沙没有见到罗赫达斯堡建成,不久后就战死了。他的儿子继续与加卡尔人对抗,围攻拉瓦特堡。1546年,拉瓦特堡被攻陷,首领萨朗汗和他的16个儿子战死,被埋葬在城堡内的空地上。

环顾拉瓦特堡四周,可以看到萨朗汗的坟墓四周还散落着很多年久失修的坟墓,据说埋葬的都是在战争中死去的加卡尔人,也有人说是萨朗汗的16个儿子。抬头望去,院子中间有一座八角形的两层圆顶建筑,据说最早是萨朗汗的坟墓,但后来被人为破坏了,现在从外表几乎看不出来任何痕迹。

也许是这座城堡的位置太好了,就在大干道边,也许是因为城堡最初就有向过往商队收税的功能,总之这座城堡后来被改造成了商队旅馆。站在院子中间,可以看到院子四周是一排排小房间,那就是商队旅馆的隔间,中间空旷的院子则用来停放商队的骆驼和货物。

“拉瓦特(Rawat)”一词源自阿拉伯语“Rabat”,意为“休息之所”,后特指商队旅馆,在中东、中亚、北非、东南欧都很常见,类似于现代的汽车旅馆,通常建在商路沿线,有巨大、封闭的庭院,供沿途的商人和旅客休息、存放货物和马匹骆驼。南亚大干道沿线有很多类似的商队旅馆。

走进旅馆房间会发现它其实非常狭小,也就六七平方米,没有窗户,只有门洞。偶尔有几个相连的房间,可能就算是当年的“豪华套间”了。走上二楼,可以看到隔壁的居民楼近在咫尺,视野很局促。这也是巴基斯坦很多城市的缩影,由于人口众多但高楼稀少,大家都住在两三层的民房里,因此很多老城里的古建筑,虽然能保障内部空间的宽敞,但外部空间却不得不一再被压缩。

如今,曾经的战火与纷争都已远去,商人也不再需要住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旅馆,这座古堡成了附近居民的街心公园,树下乘凉的小孩、躺椅上的老人、抄近路穿古堡而过的妇女成为这座公园的常客。(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