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尼泊尔悬索桥技术走向全球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作者:希拉纳特达卡尔
发布时间:2025-10-13 13:43

 

suspension-bridge

尼泊尔悬索桥建设技能和技术走向国外

2025年5月19日,来自非洲国家乌干达的四名工程师抵达加德满都。抵达后,他们立即访问了位于拉利特布尔普尔乔克的地方基础设施发展部(DoLID)。

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好奇,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问题。他们的目标是学习尼泊尔悬索桥的建造技能和技术。据该部门介绍,他们是受乌干达基础设施部派遣来到尼泊尔的。

四名乌干达技术人员向该部门官员询问了尼泊尔悬索桥的情况。该部门发言人Shambhu Karki表示:“工程师团队来这里是为了了解尼泊尔悬索桥的建造情况,以及如何将尼泊尔的技术转移到他们的国家。我们向他们提供了我国已建成的数千座此类桥梁的信息。”

在派他们前往尼泊尔之前,乌干达基础设施部曾指示他们研究另一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建造的悬索桥的有效性。

自2007年以来,埃塞俄比亚开始采用尼泊尔的悬索桥技术。到2025年,那里已经建成了200座桥梁。当乌干达团队了解到这些悬索桥时,一位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尼泊尔技术人员解释说,这项技术是尼泊尔的,随后乌干达团队与在埃塞俄比亚修建桥梁的尼泊尔工程师进行了交谈。

尼泊尔工程师们向他们展示了瑞士非政府组织Helvetas的工作。Helvetas自1974年在加德满都设立办事处以来,一直活跃在尼泊尔,从事悬索桥建设及相关项目。

乌干达工程师参观了Helvetas Nepal的“变革之轨”项目,该项目为悬索桥提供技术援助。Helvetas技术总监贾南德拉·拉杰班达里说:“他们来这里咨询问题,我们建议他们去巴格隆县看看那些又长又高的悬索桥。”

随后,他们又参观了连接巴格隆和帕尔巴特峰的567米长的悬索桥。据拉杰班达里介绍,返回时,他们甚至向Helvetas Nepal寻求技术支持。

他补充道:“尽管乌干达没有正式向我们请求技术援助,但他们对开发类似于尼泊尔的悬索桥技术的浓厚兴趣显而易见。”

乌干达中西部多丘陵和山谷,为了连接这些地形,乌干达需要吊桥。

Helvetas 为向世界许多国家传播悬索桥技术和技能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 Helvetas,尼泊尔的悬索桥技术迄今已传播到十几个国家。

Suspension-Bridge-Ethiopia

埃塞俄比亚的吊桥。照片:帕达姆·巴哈杜尔·古隆

应各国请求,Helvetas 派遣尼泊尔技术人员前往这些国家。该部门发言人卡尔基表示:“如果说有什么技能或技术从我国传到了其他国家,那就是——悬索桥。”

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工作的 Helvetas 工程师 Padam Gurung 介绍,埃塞俄比亚 12 个州中有 6 个州正在修建悬索桥。

“我们在这里的工作涉及尼泊尔悬索桥技术的转让,”他说,“我们培训当地工程团队,加强钢材制造商和承包商的桥梁建设能力,并在提供指导的同时监督施工质量。”

埃塞俄比亚的面积是尼泊尔的八倍。从地理上看,它既有丘陵地带,也有平原。到目前为止,那里建造的桥梁长度都不足120米。“埃塞俄比亚政府现在计划建造长度超过120米的桥梁,”古隆说。“他们正在规划在以前人们无法通行的大河上建造桥梁。”

目前,这些桥梁仅允许行人和摩托车通行。古隆表示,未来的桥梁将能够承载像Tempo这样的三轮车。古隆补充说,由于目前已建成的桥梁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允许人们进行贸易和商业活动,埃塞俄比亚政府对此非常兴奋。

古隆还指出,他在埃塞俄比亚见过比尼泊尔更偏远的地区。他说:“要到达那些建桥的地方,从亚的斯亚贝巴坐公交车要行驶700到800公里,即使下车后,也得步行几个小时。”

继埃塞俄比亚之后,尼泊尔悬索桥技术正逐步扩展到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的九个国家。这些国家包括不丹、印度尼西亚、老挝、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布隆迪、坦桑尼亚和越南。 Helvetas 技术总监 Rajbhandari 表示,所有这些国家总共建造了 300 座桥梁。

在这些国家,已有超过15名来自尼泊尔的工程师提供了技术援助。目前,有三名工程师正在埃塞俄比亚工作。他们正在与当地工程师分享桥梁建设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已经有十几个国家采用了尼泊尔的技术。现在乌干达也正努力加入这个行列,”拉杰班达里说。“未来,Helvetas 的目标是将这项技术推广到阿富汗和孟加拉国。”

修建悬索桥不仅连接两岸,也成为不同地域、村庄和城市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尼泊尔开发的悬索桥以人力资源为基础,成本低廉,高效便捷,对农村生活极为有益。

Ethiopians-before-suspension-bridge

埃塞俄比亚人以前的过河之旅

如今,这项技术已成为一个典范,向发展中国家展示小规模的干预措施也能带来显著的改变。“看到尼泊尔的悬索桥如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这项技术也传播到了包括非洲在内的许多国家,尤其为非洲农村社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拉杰班达里说道。

尼泊尔悬索桥连接用的钢筋由印度和中国制造。螺母、螺栓、铁材、钢筋和水泥均在尼泊尔国内采购。目前,在国外建造悬索桥时,钢筋仍然来自印度或中国。

在无法建造公路桥的地方,对悬索桥的需求正在增加。建造中间设有支柱的桥梁的做法也日益盛行。

从1964年到2025年7月中旬,尼泊尔已建成11427座桥梁。据当地基础设施发展部门称,此类桥梁可在5至6个月内通车。建造一座100米长的桥梁大约需要400万至500万卢比,这比建造一座中间有支柱的公路桥要便宜。

悬索桥是如何传入尼泊尔的?

尼泊尔在拉纳王朝时期就开始建造悬索桥。当时的统治者使用从苏格兰运来的材料,建造悬索桥来连接贸易路线。

当时在各条贸易路线上修建的二十多座悬索桥至今仍存留。拉纳时代的帕平桥、特库桥、孙达里贾尔桥和乔巴桥仍在使用。

1950年民主政体建立后,尼泊尔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6年实施。由于尼泊尔缺乏制定发展规划的经验,因此聘请了外国专家来制定初步框架。

在此过程中,瑞士地质学家托尼·哈根来到尼泊尔,在走访多个地区协助制定发展规划时,他报告说,修建“悬索桥”是当地人民的需要。

随后,当时的王国政府于1963年在公共工程部下设“悬索桥司”,该司成立后,尼泊尔开始了系统性的悬索桥建设。

瑞士政府早在1960年就开始援助尼泊尔建设悬索桥。Helvetas利用瑞士政府的无偿援助,支持尼泊尔政府在地方层面提供悬索桥建设的技术援助,管理杆材的配送,维护杆材和抓钩的质量,编写各种技术手册,开展培训项目。

Padam-Bahadur-Gurung

埃塞俄比亚悬索桥竣工后,Padam Bahadur Gurung 与非洲技术人员合影

然而,自2023年起,Helvetas公司停止协助尼泊尔政府修建桥梁。此后,尼泊尔政府一直独立处理这项工作。

工程师估计,这类悬索桥的使用寿命为50年。“如果螺母、螺栓和铁件得到妥善保护,不生锈,这些桥梁可以使用几十年。尼泊尔拉纳政权时期建造的悬索桥至今仍屹立不倒,”该部门工程师胡玛坎塔·米什拉说道。

各种类型的悬索桥:从单柱式到三叉式设计。

尼泊尔的特莱平原、丘陵和山区都建有悬索桥。这些桥梁的设计各不相同。许多悬索桥没有使用桥柱。近年来,在河流和溪流中间建造带桥柱的悬索桥的做法越来越普遍。

目前,最长的悬索桥位于苏斯塔的纳拉亚尼河上,全长1571米。第二长的桥位于马哈卡利河上的钱达尼·杜达拉桥,全长1452米。

在卡利甘达基河在古尔米、帕尔帕和桑贾的交汇处,修建了一座连接三个地区的三通悬索桥。这座桥横跨卡利甘达基河的里迪河段,连接着帕尔帕、古尔米和桑贾三个地区的宗教朝圣地,被认为是尼泊尔的一座典范桥梁。

桥中央矗立着一根直径9米的桥柱,桥上设有一座25米高的观景塔,桥上悬索桥跨度共177米,向三个方向延伸,连接三个区。

这座桥连接了位于Syangja的Kali Gandaki乡镇(1号)的Chandibhanyang、位于Palpa的Tansen乡镇(14号)的Argali以及位于Gulmi的Rurukshetra乡镇(1号)的Reedi。随着这座桥的建成,行人可以从任何一侧进入,都可直接到达他们想要到达的地区。

在瑞士,旅游区通常会建造短桥,这种做法影响了尼泊尔的桥梁设计。为了吸引游客,桑加也修建了类似的桥梁。

在公路网络尚未覆盖、村庄被溪流河流隔开的地区,悬索桥成为行人可靠的通行方式。

在贾贾科特、廓尔喀、罗尔帕、多拉卡、巴朱拉、桑库瓦萨巴和穆古等地区,悬索桥帮助数百万人到达学校、将病人送往医疗站、将农产品运往市场以及参与社会活动。

nepali-style-suspension-bridge

埃塞俄比亚的尼泊尔式悬索桥。图片:Padam Bahadur Gurung

在一些地方,如果没有桥梁,到达对岸的村庄需要绕行很长一段距离,而悬索桥则大大缩短了距离和时间。

基础设施发展部发言人卡尔基说:“在苏斯塔的纳拉亚尼河上建造悬索桥之前,人们必须沿着甘达基河穿过印度领土才能到达尼泊尔。”

尼泊尔境内悬索桥数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巴格隆县,共有上千座悬索桥,因此被称为“悬索桥之乡”。

巴格隆市市长巴桑塔·库马尔·什雷斯塔 (Basanta Kumar Shrestha) 表示,悬索桥方便了交通,促进了贸易,并帮助将农产品运往市场。

他补充说,国内游客来这里只是为了看看这些桥,这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这里有又长又高的吊桥,连接着一座山和另一座山,”他说。“虽然随着公路延伸到更多村庄,一些桥梁已经被迁移,但它们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弱。”

如今,尼泊尔悬索桥的作用已不仅限于克服地理障碍,它们已成为全球发展议程中“低成本、高影响”的典范。

悬索桥并非华而不实的机械发明,也并非尖端科技。这种源于尼泊尔地理和社会需求的简单结构,如今已成为连接世界各地偏远社区的一种手段。

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Helvetas工程师Gurung说道:“悬索桥连接着村庄与市场、病人与医院、学生与学校以及农民与市场。当这座尼泊尔风格的桥梁出现在埃塞俄比亚的山丘、乌干达的山谷、老挝的河流或洪都拉斯的峡谷中时,它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拓展,更是伙伴关系和潜力的输出。” (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