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8月7日讯 去年五月,加德满都某知名大学的一名教授不幸成为性勒索受害者。犯罪者威胁要散布非自愿的淫秽内容以敲诈钱财。走投无路之下,受害者向尼泊尔警方网络犯罪调查局求助,向专业警员坦陈了所有遭遇。

调查显示,这名独居教授频繁使用WhatsApp等社交平台,因而成为敲诈目标。犯罪者(多为女性)在掌握其家庭背景后,逐步通过私密对话建立信任。受害者转账后,对方会根据金额多少在视频通话中逐步脱衣。
但受害者不知道已陷入"性勒索"陷阱——所有视频互动均被秘密录制。犯罪者随后以公开录像为要挟,索要50万至100万卢比赎金。
两年前,一名联邦部长险些卷入类似丑闻,及时通过社媒发布公告,提醒民众警惕其被盗脸书账号散布的视频。
男性成主要受害群体
尼泊尔警察局网络犯罪调查局警司迪帕克·拉杰·阿瓦斯提表示,性勒索作为网络犯罪形式在尼泊尔日益猖獗。犯罪者通常通过脸书、WhatsApp、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搜集目标对象的家庭社会背景,伪装成熟人逐步接触目标。
数据显示,当前性勒索受害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比例相对较小。"高发人群包括教师、安保人员、行政职员及部分青年群体。"阿瓦斯提警司指出。
性勒索可定义为通过威胁传播敏感内容,胁迫受害者提供金钱、好处或更多私密材料的犯罪手段。
犯罪手法揭秘
据警方介绍,犯罪者通常海量发送好友申请。通过分析用户资料背景后,他们会通过电话或Messenger开启礼貌对话,逐步索要WhatsApp号码发起视频通话。
近期连媒体从业者和计算机专业人士也相继中招。调查局强调,仅具备数字素养已不足够,用户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阿瓦斯提警司建议:勿轻率接受陌生好友申请或点击不明链接;仅通过认识的人的好友请求;对资料不透明的账号保持警惕。
触目惊心的数据
过去12个月(2024年7月中旬至2025年7月中旬),网络犯罪调查局共登记18,926起网络犯罪案件,日均约52起。虽然总数略低于上年的19,730起,但警方表示这未必意味着情况改善,可能反映报案不足、数据滞后或案件管理权下放至地区警局等因素。
在网络诈骗高居榜首的同时,该局还记录了:3,503起账号盗用、3,067起虚假/冒用账号、1,801起网络霸凌骚扰、1,026起刑事诽谤及495起仇恨言论报告。
性犯罪方面包括437起色情信息骚扰、84起性勒索及8起性犯罪/性侵报告。另有10起自杀相关、216起暴力威胁及27起主要针对女性的图像篡改案件。
社媒平台风险排行
脸书及Messenger以9,829起案件居首,TikTok(3,086起)、WhatsApp(2,305起)、Telegram(1,509起)和Instagram(1,115起)紧随其后。
"Telegram在短期内造成重大危害,"阿瓦斯提指出,"1,509起相关案件中多为网络诈骗。但核心问题是我们无法从Telegram获取用户数据进行追踪。"据悉,尼泊尔政府近期已对Telegram实施使用限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