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奇特旺8月20日讯(记者 罗蒙山) 19日,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既是中国与尼泊尔建交70周年的光辉时刻,又恰逢中国医师节。在这个象征着友好情谊与无私奉献的特殊节点,中国援尼医疗队、中国骨髓移植专家项目组与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紧密合作,于尼泊尔成功举办“健康丝路 - 髓缘启航”庆祝中尼建交70周年暨中国骨髓移植项目(BMT)学术交流活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王欣参赞亲临活动现场并发表致辞,来自中尼两国的众多医疗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擘画医疗卫生合作的崭新蓝图。
王欣参赞在致辞中,深情回顾并高度赞誉了中尼两国70年来深厚的友谊。他指出,BMT项目作为两国医疗卫生合作的关键里程碑,其重要战略意义已深深融入中尼双边关系发展的宏大进程。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项目硬件建设已顺利完成可行性论证,正式转入实施阶段;软件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也于今年全面启动,彰显了双方务实合作的坚定决心与高效执行力。王参赞着重强调,该项目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健康丝绸之路”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切实行动,必将成为造福两国人民的民生典范工程。
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董事会主席Bijay Raj Neupane表示,今年已有超50名尼方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赴华培训,将所学应用于临床,衷心感谢中国使馆与政府的支持。该中心的建立是两国友谊的里程碑,使无力出国就医的患者重获新生,期待未来继续深化中尼合作。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内容丰富且深入,中方专家团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血液病与肿瘤管理领域的前沿经验。骨髓移植专家赵桂敏详细解读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预处理方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牛秀然护士长展示了移植全流程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宝贵经验;孔洁主任规范了全身照射技术的操作要点;霍焱主任介绍了提升危重症患者围移植期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病理科王续主任深入剖析了血液肿瘤WHO诊断标准与活检规范;徐志宏主任带来了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院外管理的中国特色方案;苗明昌技师长分享了放疗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实践应用。这场全方位、多学科的交流,为提升两国诊疗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执行院长Shivaji Poudel致辞中表示,该院衷心感谢中国政府和医疗团队长期以来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中国的帮助将被永远铭记。同时,期待在中方的协作下顺利推进骨髓移植项目,持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科研与合作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流活动突破了单一技术领域的局限,覆盖血液科、放疗科、病理科、重症监护、肿瘤内科及护理管理等多个学科,打造了一场多层次、立体化的学术盛宴。与会的尼方专家纷纷表示,中方讲座内容前沿实用,对中国同行的慷慨分享深感钦佩,并对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满怀期待。
活动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的温馨氛围中成功举办,更具特殊意义。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彰显了医疗无国界的国际人道主义情怀。中国医师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将汗水与智慧倾洒在援外事业的第一线,赢得了尼泊尔同行与民众的广泛赞誉。
据悉,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始建于199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建的一所大型医疗中心。如今,它已成为尼泊尔规模最大、诊疗范围最全面的肿瘤专科医院。多年来,中国政府持续为医院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支持与专业人才培养,助力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正如王欣参赞所说:“BMT项目搭建的,不仅是技术传递的桥梁,更是民心交融的丰碑。”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作为深化合作内涵的关键举措,不仅实现了技术的有效传递,更播撒下了友谊的种子。站在中尼建交70周年的全新起点上,双方以BMT项目为纽带,正携手将“健康丝绸之路”的宏伟愿景,逐步转化为守护两国人民生命健康与幸福的坚实行动,共同谱写中尼命运共同体的健康新篇章。我们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项目必将早日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南南合作与全球卫生治理的璀璨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