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上马相8月8日讯(记者 罗蒙山 任米拉)尼泊尔当地时间8月8日20时,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尼泊尔能源领域传开:上马相迪A水电站累计发电量成功突破30亿千瓦时,这一标志性的成就,无疑为尼泊尔的能源发展树立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这座由中国电建精心投资兴建的水电站,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持续为尼泊尔这片土地带来光明与希望的曙光。
8月7日,南亚网视记者随同新华社、中央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等媒体记者一行,怀着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期待,从加德满都启程,历经6小时、驱车180公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风景如画的上马相迪电站,旨在通过实地采访,全方位见证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时刻。
上马相迪A水电站,作为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积极推进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关键项目,自2013年1月破土动工,到2017年1月1日正式迈入商业运营阶段,其总装机容量达到50MW,犹如一台强劲的动力引擎,源源不断地为尼泊尔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自运营以来,电站始终保持着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年运行时长超过8000小时,每年都能为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第一大旅游城市博卡拉等重要地区,稳定供应超过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极大地缓解了尼泊尔长期面临的电力短缺困境,成为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能源后盾。
在电站周边,一位当地居民在接受南亚网视记者随机采访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与感激之情:“过去,停电就像家常便饭,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太多不便。自从上马相迪A水电站建成后,电力供应稳定多了,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便利和美好。真的非常感谢中国给予我们的无私帮助。”居民朴实的话语,生动地反映出这座水电站对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
据了解,上马相迪项目公司在尼泊尔这片土地上已深耕十余年,凭借卓越的建设与运营能力,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三个第一”:它不仅是尼泊尔首个由中资投资建设的电站,也是首个按期投产发电的电站,更是首个提前实现分红的电站。在建设过程中,该电站全面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设备,面对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以及印度口岸关闭等诸多严峻挑战,建设者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攻坚克难,最终确保项目顺利投产,彰显了中国工程建设的卓越实力。
生产技术部主任董江波接受南亚网视记者采访
生产技术部主任董江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介绍道:“截至目前,电站年均发电量达到3.73亿千瓦时,超出设计指标3.352亿千瓦时的11.3%。为了实现这一成绩,我们强化了设备的全过程管控,创新性地融合了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模式,严格把控每一个质量关卡,定期深入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同时加大巡检和维护力度,全力以赴确保设备始终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董主任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电站运营团队背后的专业与执着。
记者了解到,这座电站在过去八年多的运营历程中,始终保持着安全稳定的运行态势。秉持着“度电必争、滴水必调”的精益运营理念,电站全力确保每一度电都能得到充分消纳。与此同时,项目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当地大力实施200余项基建项目,并累计开展约300项捐助活动,内容涵盖当地医院、学校、道路、桥梁等多个民生领域,为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
南亚网视记者专访马相迪农村自治市主席阿尔琼·古隆
南亚网视记者在专访马相迪农村自治市主席阿尔琼·古隆时,他高度评价道:“上马相迪A水电站的建成,对我们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电站修建的隧道和大坝,如今已成为当地热门的旅游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发电量的稳步提升,更是让电力惠及全国,为尼泊尔的整体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协调委员会成员纳宾·拉吉·库伊克尔接受南亚网视记者采访
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协调委员会成员纳宾·拉吉·库伊克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为实现‘光明尼泊尔’计划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动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此外,项目的实施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优质就业机会,通过充分利用水资源发电,让地方政府乃至整个尼泊尔都从中受益,切实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上马相迪电站不仅是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典范,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尼友好合作的生动缩影与有力见证。它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中尼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在推动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为中尼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共同照亮两国携手前行的美好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