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从加德满都到成都--尼泊尔华侨青少年开启“寻根中华·行走天府”探索之旅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7-11 16:28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11日讯 7月10日,由四川省侨务办公室主办的“周边国家华裔青少年‘寻根中华·行走天府’研学活动”在成都圆满落幕。来自包括尼泊尔在内的12个国家的130名华裔/侨青少年走进成都、德阳、自贡、乐山、眉山等历史文化名城,展开了一场为期十天的文化探索之旅。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147

在沉浸式研学中感受中华文明脉动,传承文化根脉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本次研学活动是中国侨务系统“亲情中华”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华文明探源、非遗技艺传承、自然生态保护”三大主题,旨在帮助周边国家的华裔/侨青少年加深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了解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归属感。

尼泊尔华侨华人协会组织了11名华侨青少年,由英华学院中文部主任肖雯老师带队参加此次活动。肖老师认真负责,既是知识的引路人,也是贴心的好朋友,深受孩子们喜爱。协会方面委派副秘书长袁校丽负责前期准备,她精心筹备、积极协调,确保学生在国内期间安全顺利、收获丰富,充分体现了尼泊尔侨界对中华文化传承事业的坚定支持与深厚情感。

中国驻尼泊尔使馆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专门召开行前说明会,向学生们详细介绍活动的背景与意义,鼓励他们珍惜机会,深入体验祖国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成就。使馆领导为学生们送上真挚祝福,并叮嘱大家注意安全、团结协作,展现尼泊尔华侨青少年的良好风貌。大使馆的温情关怀也为本次文化之旅注入了信心与归属感。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106

参观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在为期十天的活动中,营员们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杜甫草堂等文化地标,深度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他们还亲手体验了扎染、香囊制作、川菜烹饪、竹编、土陶等非遗技艺,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140

体验扎染(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123

学做川菜(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此外,营员们还走访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体悟“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智慧。

在这段文化之旅中,尼泊尔华侨青少年用真挚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158

峨眉山大佛禅院了解峨眉武术(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郝可馨在参观三苏祠后表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对古代文学和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也激励我努力学习中国古诗词。”

魏苗妙在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后感叹:“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无声的教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提醒我们要守护和传承文明。”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153

学习竹编工艺(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黄家莹在非遗体验课后说:“灯笼制作考验了我们的耐心;看到酱油的制作过程,让我明白了做饭并不简单;原来盐也能从井里出来,真的太神奇了!”她还表达了对中国高铁与传统智慧融合的浓厚兴趣。

“小龙虾圆了我的梦!”“我学会了做四川美食!”黄梓轩则用“美食日记”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他表示,希望将来成为美食家,把这些味道带回尼泊尔,同时也愿意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分享食物与故事,延续这段跨国文化友谊。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226

李世宣荣获“最佳视频奖”一等奖(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在7月10日举行的闭营式暨成果汇报演出中,李世宣凭借创意影像作品荣获“最佳视频奖”一等奖;王嘉措则以细腻真挚的文字摘得“最佳日志奖”。他们的精彩表现展现了尼泊尔华侨青少年的文化热情与表达能力,也为本次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215

演唱尼泊尔歌曲《木棉花开》(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Weixin Image_20250711011231

“寻根中华·行走天府”闭营仪式(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

尼泊尔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金晓东表示,未来协会将持续推荐优秀华裔/侨青少年参与此类文化研学活动,鼓励他们深入了解中华历史,传承中华精神,成长为中尼民间交流的文化桥梁和友谊使者,用年轻的声音与视角讲好更多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