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导演钦哲诺布谈新片《完美之神》:唯美镜头反而会毁掉电影
最近,各种炫目的电影首映和票房数据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然而,抛开这些不谈,不丹电影人钦哲诺布正在尼泊尔悄悄拍摄一部新电影。这部聚焦"贝鲁皮亚"(Behrupiya 印度传统神灵扮装者)的影片,讲述了一位游走乡间扮演神明的表演者的故事。
在这个流媒体当道的时代,这样的故事或许显得过时。但对曾执导《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者与魔法师》等灵性电影的诺布而言,这种消逝的传统中蕴含着永不褪色的浪漫与哀愁。
诺布以其充满精神内涵的电影而闻名,如《杯子》(1999 年)、《旅行者和魔术师》(2003 年)、《瓦拉:祝福》(2013 年)、《黑玛黑玛:在我等待的时候给我唱首歌》(2017 年)和《空行母》(又名《寻找长着獠牙和髭须的女神》)(2019 年),诺布继续探索身份、幻觉和意义的概念。
在与《加德满都邮报》的对话中,这位身兼佛教上师身份的导演分享了他对意识形态主权的忧虑:
我们听说您正在尼泊尔悄悄地与当地团队一起执导一部新电影《完美之神》。这是真的吗?
是的,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不过,我很享受与许多尼泊尔的年轻人才合作。他们非常有创造力、专业且高效。到目前为止,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
现在告诉我们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还太早吗?
一点也不。我可以告诉你,虽然我不擅长总结。总结是一门艺术,不是吗?
这部电影讲的是贝鲁皮亚。我一直对这些把自己描绘成神灵、走遍各个村庄的流动表演者的想法很着迷。
它有一种深深的浪漫、忧郁和特别之处。在如今被Netflix、亚马逊和TikTok淹没的世界里,我们忘记了仅仅一百年前,这些表演者也曾如此令人兴奋。这种文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印度,一直让我着迷。
故事讲述的是贝鲁皮亚在一个不再重视他这种表现的世界中挣扎求生的故事。
稍微回顾一下,《空行母》(2023)是在尼泊尔拍摄的,并面向尼泊尔观众放映。两年前的一次大师班上,您说:“我昨天看了我的电影——就是你们费了好大劲才看完的那部。” 那并非很久以前的事情。尼泊尔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响如何?
说实话,我感到很惊喜。在《空行母》之前,我拍过另一部电影,叫《嘿玛嘿玛》。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一些比较冷门的故事,根本不是主流。我的意思是,谁会对这样的主题感兴趣呢?其中一部甚至探讨了死后会发生什么。
这些电影并不容易理解——它们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我本来没指望会有很多人看。或许偶尔会有一些人来看。但反响相当不错,尤其是尼泊尔观众的反响。这让我很开心。
众所周知,您经常和非演员合作,尤其是在您早期的电影中。是什么吸引您采用这种方式?
一开始,这其实没什么选择。这与舒适度无关——我只是找不到专业演员,所以就找任何有空的演员来演。
但这次情况不同了。我终于为《完美之神》找到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演员。事实上,这可能是第一部几乎所有演员都是专业演员的电影。
这是否改变了您的导演方式?
是的,绝对没问题。我不用做太多。我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显示器后面,看着他们工作,感觉很棒。

您是一位比较随性随性的导演。您不太喜欢事无巨细地管理吗?
这话有一部分是真的——说实话,主要是因为我有点懒。但也因为我信任我的团队。演员阵容强大,摄像部门出色,整个剧组人员都各司其职。如果我事无巨细地管理他们,只会妨碍他们。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做。结果还不错。
您是一位广为人知的佛教导师。因此,您的大多数故事的灵魂都倾向于精神层面吗?
是的。你无法逃避它——即使你试图逃避。有时我希望拍一部与精神价值无关的电影,只是为了挑战自己。但我生于佛教,长于佛教,并长期与佛教生活在一起。所以很自然地,某种精神元素总会融入到故事中。
但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我会执导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华尔街》第三部或者别的什么。
什么让您想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
我相信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都想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一个你认为独特的想法,然后意识到别人理解它,哪怕只是一点点,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感觉。这就像一个小小的确认,证明你的想法或创造力引起了他人的共鸣。这种感觉总是很特别。
将84000部佛经(原文以巴利语和藏语写成)翻译成英文的长期项目进展如何?
目标是用一百年时间完成。项目进展顺利,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预期更好。当然,挑战依然存在。过去,我们很难找到合格的译员和经验丰富的编辑。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一段可能需要人工翻译两年才能完成的文字,现在人工智能只需30秒就能处理完毕。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如何验证并维护这些翻译的完整性?
人工智能使用的大部分信息来自其他地方创建的数据库,通常来自西方。这引发了严重的担忧。我认为亚洲国家——例如尼泊尔、印度和不丹——已经失去了我所说的意识形态主权。
以木斯塘为例。如果你想了解它,你很可能会去谷歌或维基百科搜索。但你在那里找到的信息很可能是由住在圣地亚哥的人写的。你、你的朋友、你的孩子——你们都读了这些,并开始接受它为真理。慢慢地,它成为了主流叙事,即使它并非由它所讲述的人创作。
这令人担忧。我经常和我的印度朋友开玩笑——没错,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可能是印度人,但印度人仍然无法掌控自己的故事。他们依赖谷歌和维基百科等设在其他地方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尊重中国的做法。你可能不同意他们的说法,但至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且数百万人相信它。
这是我们南亚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注意到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日本等地,那里已经高度美国化。那里的许多年轻人几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思维模式。
我担心尼泊尔也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10年或20年后,生活在国外的尼泊尔人可能无法理解我们的幽默感、我们表达尴尬的方式,以及我们独特的情感层次。
无论如何,由于人工智能,该项目可能会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完成。
您13岁时第一次来到尼泊尔,从那时起就经常来这里。您如何看待尼泊尔社会的变化以及尼泊尔电影的演变?
说实话,我对尼泊尔电影不太了解——至少以前是这样。但现在我开始理解了,而且我觉得它很精彩。
至于尼泊尔社会,哇!尼泊尔人真是坚韧不拔。有时候我感觉即使整个世界崩塌,尼泊尔依然会继续前进。
我亲眼目睹过。有几年,这个国家没有稳定的政府,但生活仍在继续。我去过尼泊尔很多次,还记得当时人们每天只有几个小时有电。每个人都在用发电机。我还记得走过泰米尔区时,耳边只有发电机持续不断的嗡嗡声。
但人们最终还是适应了。这种韧性非常独特,我非常钦佩。
尼泊尔也拥有丰富的艺术遗产。即使是强大的中国,早在13世纪就已认可尼泊尔的工匠。尼泊尔艺术家早在这之前就创作了音乐并创作了精美的作品,但13世纪是最著名的时期之一。
这种对艺术和表达的创造精神至今仍深深植根于尼泊尔人的文化认同之中,融入到他们的DNA之中。
但我确实认为现在有些事情需要谨慎。随着谷歌、维基百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兴起,你的大脑可能会被过多的外部内容填满。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称之为“加工过的”创造力。这可能会削弱你的原创力。
这不仅仅关乎尼泊尔,也关乎我们所有人。但我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尼泊尔拥有悠久而自豪的创意历史。
您说漂亮的镜头反而可能会毁掉一部电影。您为什么这么说?美丽的视觉效果不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吗?
是的,当然。但我的观点比较宽泛——并非非黑即白。美是主观的;它存在于旁观者的眼中。但我确实认为,有时候,美丽的照片可能会让人分心。
这么说吧:你可以拍摄一张完美构图的莲花、杯子或叶子上一滴水的特写镜头。它或许在视觉上令人惊艳,但如果它不能服务于故事情节,就毫无意义。我就是这个意思。一个美丽的镜头,如果不能推动叙事发展,或者加深情感,实际上会削弱影片的感染力。

您曾说过,尼泊尔人有自己的故事,应该在国际上传播。您观察尼泊尔故事多久了?观察的深入程度如何?
几年了。尼泊尔充满了故事,我甚至不知道从何说起。随便走进一家纪念品商店,任何一家雕像店,你都能发现各种矛盾、层层叠叠的历史、神话和挣扎。你无需深入传说——尼泊尔每天都拥有丰富的内容。
这些故事很重要,我认为它们值得被更广泛地探索和讲述。
您的电影叙事风格非常独特。您是如何发展自己的风格并适应的?
这个问题比较难。我稍微绕个圈子回答一下。
可以这样想:我脑子里有一些想表达的东西。但你,作为听众,来自完全不同的背景。如果我完全按照我的想法解释,你可能无法理解。所以我必须调整我的沟通方式——找到一种我们都能理解的共同语言或参照点。这就是讲故事的意义所在:平衡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能够理解的内容。
纯粹为了观众而拍电影,就像商业大片一样,很诱人。你可以直接说:“哦,你想要这个?给你。” 如果你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那当然没问题。但我认为讲故事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我喜欢用一个词:“写得漂亮的烂剧本”。比如像《RRR》这样的电影,一个人杀死了一千人——虽然不真实,但很有趣。结构清晰,节奏紧凑,但真相呢?并不总是存在的。
过去我拍的是个人电影。我不太考虑观众,只是拍我脑子里的东西。很多人看不懂,甚至很多人睡着了。我的一部电影被38个电影节拒之门外——可能只是因为第一个场景,那是一个静态的长广角镜头。对我来说,那个镜头很吸引人。但其他人没耐心看下去。
但如今,由于人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这类电影的制作变得更具挑战性。您是如何克服这一挑战的?
我同意。但我仍然相信,世界上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他们能理解我的想法。你只需要找到他们。
在当今快节奏的世界里,社交媒体、海量信息、快餐,甚至全球冲突层出不穷,人们该如何保持头脑清醒?我们该如何摆脱思维迷雾,保持脚踏实地?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也没有具体的答案。不过今天早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数据。
如今,大数据主导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读什么、相信什么、渴望什么。这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困惑。但或许有办法应对它。
你看,人的思想很容易被操纵。与其只被单一因素操纵,不如让自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样,至少你会成为一个更复杂、更深思熟虑、更有自我意识的人。
我们消费的一切——新闻、社交媒体、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而人类总是带有偏见,即使他们试图避免。所以,如果你想了解巴基斯坦,不要只依赖印度媒体。如果你想了解印度,也不要只阅读巴基斯坦的报道。两者皆可阅读。对于中国或西方也是如此——不要只阅读西方关于中国的报道,也不要只阅读中国关于西方的报道。要权衡利弊。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所读到的一切都源于一个观点。因此,选择就变成了:你是想忠于一种带有偏见的观点,还是想接触多种观点,让它们相互挑战?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山中冥想并非明智之举。所以,退而求其次,保持警觉,保持好奇心,永远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已经掌握了一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