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SATV)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在这里工作一年多,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尼泊尔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中国媒体正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这个国家的魅力。自从与中方媒体机构合作以来,中国的吸引力在尼泊尔持续升温,这种影响力也深深感染了我。当中国在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吸引全球目光时,作为媒体人,我怎能置身事外?
尼泊尔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历史,尤其是与西藏自治区的渊源尤为紧密。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巩固这份情谊——从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尼,到B.P.柯伊拉腊首相访华,每一次交流都让尼中友谊之树更加根深叶茂。中国始终是尼泊尔雪中送炭的好邻居。近年来,中国在尼泊尔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贡献有目共睹,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国面孔和汉语标识便是明证。作为一名中文媒体从业者,我对此感触颇深。
在尼泊尔工作的中国人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勤奋、专注与诚信。他们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向往。命运的惊喜接踵而至——在尼中建交70周年之际,我有幸受邀参加青海玉树举办的庆典活动。经过签证申请的波折,SATV团队于8月1日从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出发,经成都飞抵玉树。
南亚网视团队抵达成都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现代化设施令人震撼,宽阔的道路与摩天大楼勾勒出这座活力之都的轮廓。尽管仅短暂停留两晚(尤其是返程那晚),我已领略到这座“不夜城”的魅力。即便凌晨两点,成都依然保持着34-35℃的热情,宛如一个身强体壮的巨人。街头十五六岁的少年安然经营夜市,展现出惊人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治安环境,引得同行的尼泊尔政府副秘书阿南特·柯伊拉腊 连连赞叹。我们啜饮着饮品度过午夜,俯瞰十六车道的高架桥与蜿蜒的水系,既震撼又令人心生敬畏。
然而,真正的惊喜在玉树。这座海拔3500米的高原小城,曾在2010年大地震中满目疮痍,2698条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如今,它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作下,从废墟中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
尼泊尔代表团应邀出席在玉树举行的中尼建交七十周年庆祝活动
城市中心的格萨尔王雕像令人震撼。这位吐蕃传奇君王策马扬鞭,怒目震慑敌人的威严与眼中流露的慈悲形成奇妙共鸣,恰如当代玉树人的精神写照。凝望雕像,我不禁想到统一尼泊尔的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国王。历史总以复杂的篇章,超越简单的善恶评判。
玉树人的热情好客令人动容。街头偶遇时,他们亲切的问候“你们是尼泊尔人吗?”伴着真挚的笑容,展现出质朴与温暖。这种纯真、坦荡又庄重的气质,任何语言都难以尽述。
探访桑周村的14户民宿时,传统外观与现代内饰的融合令人惊叹。这里的三江源风光与尼泊尔何其相似,SATV首席执行官任米拉·高塔姆甚至感叹“仿佛回到了家乡”。广袤的草原与点缀野花的山峦,宛如天堂。
玉树博物馆的珍藏令人流连忘返,栩栩如生的雕像仿佛随时会开口诉说历史。有关尼泊尔李查维王朝的记载让我心潮澎湃,而地震遗址纪念馆则记录了2010年4月14日那黑色黎明,也见证了玉树重生的奇迹。
南亚网视CEO任米拉与央视主持人朱迅同台主持中尼建交七十周年庆祝活动
街头悠然漫步的牦牛群,城中静静流淌的巴塘河,最终汇入长江(金沙江)的潺潺金水……当世人追逐现代化都市的浮华时,玉树以其宁静、淳朴与永恒的人情味,在我心中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次首次出国之旅,带给我无尽的珍贵体验。啊!玉树!你真是人间天堂!(作者马诺吉·纽帕内是南亚网视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