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毕摩的吟诵落下最后一个音节,星月湖畔的火把骤然升腾起金色火苗,与航天大道次第燃起的火光遥相呼应。7月18日晚,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在西昌市星月湖公园盛大开幕,这场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盛宴,以火为媒串联起传统与现代,用狂欢为笔勾勒出凉山文旅融合的新图景。
开幕式以《火之源》《火之燃》《火之梦》三大篇章为纲,将彝族对火的信仰、奔放的民族精神与现代艺术表达深度融合。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演员们,用歌舞演绎着彝族先民对火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非遗展示与光影技术交织,让"火"这一核心意象既保留着质朴的民俗基因,又焕发出现代审美张力。
"从《火之源》里看到了彝族的历史根脉,《火之梦》又让我感受到凉山现在的活力,这种融合太惊艳了!"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举着手机记录全程,镜头里,毕摩引火的庄严与年轻人舞蹈的热烈形成奇妙共鸣。
开幕式上同步启动的"我心目中的‘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短视频和推文征集"活动,据了解,为充分展示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从今天开始到2026年3月,活动将依托抖音和小红书向全网征集优质短视频作品,依托天府新视界全矩阵账号,面向全省各市(州)、县(区、市)征集文旅融合宣传推广作品,诚邀各位媒体朋友、国际友人和网络达人共同参与互动,助力四川文旅好品牌走出新天地!
随着点火仪式完成,航天大道化身4.8公里长的"文化星河",三大主题展示区里,凉山17县(市)的文化瑰宝集体亮相:摩梭人的裙摆摇曳、藏乡的经幡飘飞、彝族银饰叮当、傈僳族山歌悠扬……来自各地的游客穿行其中,仿佛步入一幅流动的"五彩凉山"长卷。
当88个火堆同时燃起,上千名身着盛装的彝族同胞与游客手擎火把汇成"火龙",围着火焰跳起达体舞。"第一次和这么多人手拉手跳舞,还认识了来自云南的朋友!"深圳游客杜先生高兴的说,"少数民族表演、非遗展示,还有火堆边的畅谈,这体验太独特了,明年一定带家人来。"
火光中,游客的笑脸与非遗展演、民族歌舞交织,让"东方狂欢节"的热情穿透夜幕——这里没有旁观者,只有共赴盛宴的参与者。
今年火把节的一大惊喜,藏在西昌的"创意集市"里。在奥特莱斯广场的"火把夜·彝风百味民俗集",彝族摔跤、射箭等传统竞技引来阵阵喝彩,17县(市)的农特产品展台前游客络绎不绝。最热闹的当属"瞬拍服务"点,游客穿上彝族盛装参与火把巡游时,用"撕拉片"相机定格的瞬间,成了带走凉山记忆的"活名片"。
"既能看非遗、玩竞技,又能买特产、拍美照,感觉把凉山的热闹和特色都装进口袋了。"来自重庆的游客王女士举着刚拍的"撕拉片"说。这种"非遗+商业空间"的跨界融合,让传统节庆变成了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7月18日的精彩只是序幕。后续,火舞缸窑·非遗嘉年华将带来磨尔秋、火壶等民俗体验与网红美食的碰撞;"唐风彝韵·潮燃西昌"文化季让国风与彝韵同台;大石板古村的沉浸式彝族婚俗展演,将带领游客走进"迎亲、送亲"的传统仪式;听涛谷的山野火把节、月色里的湖畔火把节,则让火的热情延伸至山水之间。
从西昌到全州其他县(市),整个火把节期间,凉山全域将每日上演不同主题的狂欢。这背后,是凉山对"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的持续塑造,是"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全时全域旅游的生动实践,更是"文旅+百业"融合发展的蓬勃图景。
火舞苍穹,情系凉山。当传统火把照亮现代文旅之路,这场跨越千年的狂欢,正成为凉山高质量发展的"燃烧引擎"。(文 郝斌 图 凉山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