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长篇历史小说连载《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二卷·小昭梵音 第四章 菩提与咖喱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作者::雪域博雅
发布时间:2025-08-17 11:17

 

1755166824775

长篇历史小说连载《雪域天妃:尺尊公主传奇》 第二卷·小昭梵音 第四章 菩提与咖喱

加德满都的雨季,总带着咖喱叶的香气。

尺尊坐在小昭寺的藏经阁里,指尖捻着片干枯的咖喱叶。叶片边缘还带着锯齿状的纹路,像她童年时在王宫厨房见过的样子——那时阿妈总说,迦舍末罗的咖喱里藏着文殊菩萨的智慧,“多放一片叶,就能多解一个结”。

“这是从加德满都送来的?”文成公主捧着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书页上记载着蓝毗尼的菩提树,“书中说,佛陀在蓝毗尼诞生时,当地的妇人用咖喱饭供奉,说那是‘大地的乳汁’。”

尺尊的思绪忽然飘回十二岁那年的佛诞节。加德满都的湿婆神庙前,婆罗门祭司正在熬制巨大的咖喱锅,锅里飘着黄油、姜黄和咖喱叶的混合香气,信徒们捧着铜碗排队领取,说吃了能“消业障”。阿妈悄悄告诉她,这习俗其实源自佛教,“佛陀在蓝毗尼求学时,曾靠牧女的咖喱粥续命”。

“玄奘法师到过蓝毗尼吗?”尺尊的指尖划过《大唐西域记》里的“尼婆罗国”(迦舍末罗旧称),那里记载着加德满都的“七重塔”,塔下埋着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的爪印,“他说没说过,为什么印度教的湿婆庙会供奉佛教的咖喱粥?”

文成公主翻开书的另一页,指着其中一段:“法师说,尼婆罗的宗教像他们的咖喱,印度教的姜黄、佛教的椰浆、耆那教的香料,熬在一起才够味。”她忽然笑了,“就像小昭寺的壁画,于阗画师把印度教的飞天和藏传佛教的度母画在了一起,翅膀都带着咖喱叶的纹路。”

藏经阁的门被推开时,带着股酥油和檀香的混合味。梅朵抱着捆新到的经卷走进来,狼头簪上别着朵干枯的优昙婆罗——那是加德满都的商人随经卷送来的,说“这花在蓝毗尼的菩提树下开得最盛”。

“阿爸让我把这些经卷交给你们。”梅朵的语气里带着好奇,目光落在尺尊手里的咖喱叶上,“苯教的经卷里说,文殊菩萨曾在雪山显灵,手里的智慧剑化成了咖喱树,叶子上的锯齿是‘断烦恼’的象征。”

尺尊的心轻轻一动。原来苯教也吸收了文殊菩萨的传说,就像加德满都的湿婆庙供奉咖喱粥——宗教的边界,从来不像雪山的山脊那样分明。她忽然想起玄奘法师的话:“信仰如河,终归于海。”

傍晚的小昭寺响起晚钟声,于阗画师正在绘制“佛陀成道图”。画中的菩提树下,牧女捧着的铜碗里,除了传统的乳糜,还多了勺橙黄色的咖喱,画师说这是“按尺尊公主描述的加德满都风俗画的”。

“印度教的毗湿奴神坐骑是金翅鸟,藏传佛教的护法也有金翅鸟。”画师用狼毫笔蘸着金粉,给鸟的翅膀描边,“就像这咖喱,换个地方,味道变了,根还在。”

尺尊看着壁画里的咖喱碗,忽然想起加德满都的“文殊咖喱”秘方:姜黄要选满月时挖的,咖喱叶得用晨露洗过,最后还要撒一把蓝毗尼的菩提子——阿妈说,这是“让智慧扎根”。她转身对文成公主说:“我们该在小昭寺的厨房开个‘咖喱宴’,请吐蕃的贵族和唐朝的工匠都来尝尝。”

宴席那天,小昭寺的院子里飘着从未有过的香气。加德满都商人带来的铜锅冒着热气,里面翻滚着姜黄染成的橙黄色咖喱,旁边摆着吐蕃的青稞饼和中原的馒头。婆罗门商人教唐朝工匠用手抓饭,藏族老阿妈则给印度教祭司递上酥油茶,说“苯教的神也爱这口”。

席间,玄奘法师的弟子圆测法师讲起西行的经历:“在蓝毗尼的菩提树下,我见过印度教的苦行僧和佛教的比丘共食咖喱,苦行僧用树叶当碗,比丘用钵盂,却说‘都是装大地的馈赠’。”他指着锅里的咖喱,“就像这姜黄,印度教说它是湿婆的眼泪,佛教说它是佛陀的袈裟色,其实本就是一种东西。”

梅朵的父亲(大相)吃得额头冒汗,手里的青稞饼蘸着咖喱,含糊不清地说:“苯教的神要是尝过这东西,肯定会把经卷里的‘禁荤’条改了。”他忽然看向尺尊,“你阿爸当年送你的文殊菩萨像,底座是不是刻着咖喱叶?我在加德满都的七重塔见过一模一样的。”

尺尊的心头猛地一颤。她想起父亲临终前交给她的银盒,里面除了三世珠,还有块刻着咖喱叶的文殊像底座,上面的梵文是“一切和合”。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宗教的融合从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像咖喱锅里的香料,各自芬芳,又彼此成就。

宴席散后,于阗画师在壁画的角落添了笔:一群不同装束的人围着咖喱锅,印度教的包头巾、佛教的袈裟、苯教的氆氇混在一起,锅里飘出的蒸汽化成了文殊菩萨的智慧剑,剑穗缠着咖喱叶和经幡。

文成公主看着壁画,忽然说:“玄奘法师说,他在蓝毗尼的菩提树下打坐时,曾梦见文殊菩萨用咖喱叶在地上写字,写的是‘不二’。”她转头看向尺尊,“或许,这就是我们该给后世留下的话——信仰不二,文化不二,就像这咖喱,少了谁的香料都不行。”

夜深时,尺尊坐在藏经阁的窗前,看着月光透过咖喱叶的缝隙落在《大唐西域记》上,叶影在“蓝毗尼”三个字上晃动,像串跳动的梵文。她忽然明白,阿妈说的“文殊菩萨的智慧”,其实就是懂得包容——让印度教的姜黄与佛教的椰浆在锅里和解,让湿婆的信徒与佛陀的弟子在饭桌上相视一笑,让雪山的凛冽与南亚的湿热,熬成一锅能暖透人心的咖喱。

而她和文成公主,就像这锅咖喱里的两片叶,一片带着迦舍末罗的文殊智慧,一片带着中原的玄奘见闻,在雪域的锅里,慢慢熬出属于唐蕃的味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