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7日讯 剧本是一部电影的支柱,但如果剧本本身很弱,那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好电影呢?由于想要拍出热门影片的压力,以及更注重制作的技术层面,剧本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强化。
演员兼编剧迪帕克·拉吉·吉里(Deepak Raj Giri)从事电影创作已有一年,他总觉得:“要是有一个好编剧帮我写剧本,写作负担就会轻松很多。”《Jatra》的导演普拉迪普·巴塔拉伊(Pradeep Bhattarai)在创作剧本时也有类似的感受。期间他尝试与几位编剧合作,但始终找不到满意的人选,最后只能自己动手写剧本。
演员迪帕克原本只想专注于演戏,但由于优秀编剧的匮乏,他也不得不投入到剧本创作中。这不仅是迪帕克和普拉迪普的经历,在尼泊尔,许多电影人都因为缺乏编剧而被迫自己创作故事和剧本。
大家的抱怨如出一辙:尼泊尔电影界确实缺少优秀的编剧!
剧本是电影的根基。但如果根基不稳,整部电影也就无从谈起。在剧本方面,尼泊尔电影长期表现不佳。几乎每一篇影评都会指出剧本的缺陷。尼泊尔电影业虽发展多年,为何编剧却一直稀缺?
导演迪彭德拉·拉玛表示,由于编剧数量不足,一些业内编剧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剧本任务。再加上投资有限,哪怕是活跃的编剧,也难以在创作中保持良好状态和氛围。
事实上,创作一个电影剧本通常需要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在尼泊尔,电影制作周期总是仓促。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常常被迫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一部电影的制作。拉玛导演说:“在这样的压力下,剧本往往不如预期。而且编剧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讨论与修改。”
更讽刺的是,编剧在薪酬上也极不公平。男主角能拿到600万卢比,导演片酬为400万至500万卢比,而编剧只能拿到20万至30万卢比。拉玛指出,虽然电影项目资金充足,但剧本创作的预算却始终偏低。一些制片人甚至还在与编剧讨价还价,不愿意支付完整的创作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编剧不得不快速完成多个剧本来维持生计。
试问,在如此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故事质量能有多高?
编剧桑帕达·马拉(Sampada Malla)指出,邻国印度在编剧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印度,编剧受到法律保护,生活有保障。但在尼泊尔,一个编剧花六个月写剧本,收入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她反问: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编剧还要继续写剧本?
她同时指出,尼泊尔电影人终于开始认真对待剧本创作。过去,尼泊尔电影大多从印度引进剧本,模仿宝莱坞。但如今,电影人开始意识到剧本结构的重要性。“特别是老一辈电影人,他们并不理解剧本写作的结构。如今新一代受教育程度更高,逐渐明白剧本写作也有自身语法,不是模仿别国电影就可以的。”
桑帕达认为,剧本写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在,人们对剧本的理解正在逐渐加深。”
导演普拉迪普·巴塔拉伊认为,如果能找到一位真正优秀的编剧,他愿意完全放弃写作,专注执导。但现实是,尼泊尔缺少这样的人才,他只好自己学写剧本。
他说:“我们在不断学习,尝试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也正因为如此,那些不具备扎实写作能力的创作者的问题才日益显现。尼泊尔作家短缺,所以我们才会创作《Kanikuthi》。”
他还指出,仅有一个故事并不能构成一部电影。剧本还需考虑技术层面,人物、事件、情节必须与电影语言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某一社群的故事时,更要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例如,达利特人或女性角色的描写,早已不能再用过去的刻板印象或厌女视角来呈现。
“电影写作是一种视觉写作。编剧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兼顾技术和情感表达。我们正在不断练习这种写作方式,”他表示。他认为国家有必要在编剧方面进行投入,电影人也正在寻找“编剧”之外的解决方案来打磨剧本。
导演拉玛指出,电影人之所以不信任新编剧,是因为他们缺乏判断力。“很多导演根本不懂怎样评估一个剧本的好坏。他们更偏爱那些看起来像印度或欧美电影的剧本,而不是原创作品。这样的环境令许多有才华的编剧感到沮丧。”
匆忙写作的问题
尼泊尔电影的剧本创作周期极短。比如编剧普拉迪普·巴德瓦杰(Pradeep Bhardwaj),在2082年创作了《Anjila》《Pitamber》《Jante Bakhro》等作品,目前又有《Sitamol》《Real Ringette》筹备上映,《Kazi》和《Asarfi》正在创作中。
他已为超过50至60部电影撰写剧本,而大多数制片人都催促他快速完成剧本。
新晋编剧维卡斯·苏贝迪(Vikas Subedi)也遇到类似情况。制片人来找他时,大多设定了固定时间表,并提前宣布上映日期。维卡斯和普拉迪普都拒绝了这些赶工的项目。
迪帕克·拉吉·吉里表示:“如今编剧的片酬终于上涨到100万卢比左右,过去只有50至60万。但即便有了预算,制片人仍在压缩时间。他们会要求编剧在一个月内交稿。”
这种匆忙不仅影响编剧,也影响演员准备和拍摄。“演员建议再练习一段时间,制片人却因为着急开拍而改变决定。”
迪帕克指出,剧本之所以质量不高,是因为大家不了解电影写作的整体流程。“一个好剧本的结构必须完整。编剧应该帮助我们理解结构。我们不能再把剧本藏起来,生怕别人‘偷走’。”
他还讽刺制片人急功近利的现象。“他们看到某首歌曲火了,就想迅速模仿,却不懂这种模仿的难度。”
《Prakash》和《Pujaar Sarki》成功后,许多制片人找上维卡斯,希望他迅速写出类似题材的剧本。但维卡斯坚持认为:“我不会写那种可以几天写完的剧本。写作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即使我生活拮据,我也会坚持创作。”
普拉迪普·巴德瓦杰也表示,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剧本都不够成熟。“有时他们定好上映日期后才来找我们写剧本。如果演员档期不合,就直接换剧本。剧本还要交给八到十个人审阅,越改越差,没人知道该听谁的意见。”
他指出,急于打造“热门片”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作品质量。“制片人总说要打造一部‘热门’,抓住某个艺人,插入一首歌。他们关注的不是电影质量,而是炒作效果。”
导演拉玛建议资深编剧持续进修,呼吁影视公司投资设立“剧本实验室”“剧本工厂”“编剧工作坊”,培养专业人才,并建立与制片人之间的合作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