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中国日报网刊发南亚网视任米拉文章《穿越时空的味道:从北京到云南的过桥米线之旅》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发布时间:2025-07-07 20:34

1

编者按: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美食作为文化的独特载体,承载着地域的记忆与情感。近日,中国日报网刊登了南亚网视CEO任米拉的文章《穿越时空的味道:从北京到云南的过桥米线之旅》,带领读者开启了一段别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探索之旅。任米拉作为一名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从北京到云南,从理论学习到亲身品尝,为我们展现了过桥米线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温暖的情感纽带。

任米拉笔下的过桥米线,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她在文章中娓娓道来过桥米线的传说,那对夫妻间的深情厚谊随着热气腾腾的米线传递出来,让这份美食有了温度。从大米到米线的蜕变,每一步都蕴含着时间与技艺的沉淀;鲜美的高汤,是多种食材在漫长熬煮中释放的精华。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食材下锅瞬间的变化,肉片由生变熟,蔬菜变得鲜嫩,米线的爽滑与嚼劲,仿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第一口米线入口时的满足。

在品尝过桥米线的过程中,任米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道美食与尼泊尔料理之间的微妙共鸣。这种跨文化的味觉连接,不仅仅是对美食的热爱,更是对不同文化理解与包容的体现。在她看来,美食是一座跨越国界与文化的桥梁,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彼此的生活哲学,寻找心灵的相通之处。

这篇文章的意义远不止于对一碗米线的赞美。它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无论是北京的校园,还是云南的街头小店,美食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正如任米拉所说,这碗过桥米线成为了她连接中国与故乡的桥梁。在异国他乡,美食成为了她情感的寄托,文化认同的基石。这不仅是她个人的体验,也是无数在海外生活的人共同的感受。美食所承载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家的思念,对文化根源的追寻。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让我们跟随任米拉的脚步,在美食的世界里穿越时空,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寻找那份跨越国界的温暖与共鸣。

原文如下:

穿越时空的味道:从北京到云南的过桥米线之旅

ramila

任米拉·高塔姆品尝过桥米线。(受访者供图)

2017年,我从尼泊尔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在中国求学的岁月里,我有幸深入探索这个国度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以及令人惊叹的美食世界。

作为一名中文与中国文化专业的留学生,我接触到了许多与中华饮食文化相关的有趣内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云南的特色美食——过桥米线。教授们常常津津乐道于米线的爽滑口感与高汤的醇厚风味。虽然我在课堂上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但由于始终未能亲口品尝,难以真正体会其中的奥妙。直到2024年,当我亲自前往云南,才终于有机会沉浸式地感受这道美食的独特魅力。

这道传承三百余年的美食,其诞生源于一个温暖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书生,为了备考科举而独自住在湖中小岛上远离尘世。他的妻子每日为他送饭,但等她抵达时,食物常已凉透。某天,她发现只要在热汤上覆盖一层油,汤就能长时间保温。于是,她将食材单独带去,到达后才放入热汤中,确保丈夫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这便是“过桥米线”名称的由来,既是对爱情的礼赞,也凝聚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走进一家传统的云南餐馆,我立刻被大碗滚烫的高汤、新鲜的食材拼盘以及洁白细腻的米线所吸引。餐馆有着古朴的韵味,空气中弥漫着鸡汤与香料的浓郁香气。我坐下后,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这份久违的味道。

过桥米线的上桌方式十分讲究——每种食材都分开放置,顾客可以根据喜好自行搭配。服务员先端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高汤,随后是薄切的肉片、新鲜蔬菜、鹌鹑蛋、豆腐皮和香草。最后,是重头戏——洁白顺滑、晶莹剔透的米线。

按照传统做法,我先将生肉片放入热汤中,看着它们迅速熟透。接着加入蔬菜、豆腐和鹌鹑蛋,让它们与金黄的汤汁充分融合。最后,我把米线轻轻放入碗中。用筷子夹起米线的那一刻,它们的柔滑质感一览无遗——柔中带韧,细腻顺口。

第一口入口,风味即刻绽放。由鸡骨和猪骨长时间熬制的汤底醇厚浓郁,极具安抚人心的温暖感。米线柔滑如丝,却又富有嚼劲。新鲜食材的多样口感——嫩肉、爽脆蔬菜、滑嫩米线——交织出和谐的味觉交响曲。令我最惊讶的是这些味道的熟悉感。高汤的鲜味、香料与香草的搭配,让我想起了尼泊尔的一些传统菜肴。这碗热汤所带来的慰藉,就像家中热饭的温暖,令人倍感亲切。

在品味每一口的同时,我思考着云南菜与尼泊尔风味之间的相似之处。两个文化都注重食材新鲜、注重汤底熬制,并在菜品中追求口感的平衡。姜、蒜以及香草的运用与我从小熟悉的味道如出一辙。这种跨越国界的味觉共鸣,令人惊叹食物如何成为文化之间的桥梁,让人即便身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熟悉与温情。

在云南品尝这道菜,不只是一次普通的用餐,而是一次与中国美食文化深度对话的旅程。从最初在北京课堂上学习这道菜的历史,到如今亲身体验它的真实滋味,对我来说是一个完美的闭环。这道菜不仅味道出众,更以它蕴含的情感与故事打动了我。

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它讲述故事,承载历史,并创造联系。从在北京的课堂上学习过桥米粉到在云南亲身体验它,这段旅程证明了美食的力量。这道菜,以其浓郁的汤汁、丝滑的米线和温暖的传说,完美地呈现了中国美食的魅力,也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温暖的印记。(完)

作者简介:

作者是一位来自尼泊尔的媒体从业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本科及硕士学业,对中国文化、媒体和国际关系有着深入的了解。现任南亚网络电视首席执行官,致力于推动中尼两国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