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6日讯 面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和高山生态系统造成的严峻挑战,5日,国际户外品牌韩国BYN BLACKYAK(黑牦牛)在加德满都举行的特别仪式上,联合多方合作伙伴正式发布《2025喜马拉雅气候宪章》。
本次发布活动以“地球峰会”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策、科研、登山与媒体领域的代表,呼吁全球关注并采取紧急集体行动,保护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未来。
各组织代表签署《2025喜马拉雅气候宪章》联合宣言后合影留念。图片来源:THT
本次峰会由BLACKYAK携手尼泊尔登山协会、昆布帕桑拉木乡政府和珠峰污染控制委员会(SPCC)联合主办。与会机构在活动中共同签署了《2025喜马拉雅气候宪章》,该宪章明确提出将全球减碳战略与本地社区智慧结合,通过科技与传统融合、前沿工具应用、社区动员及国际合作,推动气候正义与生态恢复。
BLACKYAK董事长姜泰善致辞 图片来源:Pradeep Raj Onta/RSS
BLACKYAK董事长姜泰善:从最高处开始,影响终将抵达最低处
BLACKYAK董事长姜泰善在致辞中回忆了自己在家乡韩国济州岛海滩看到静止海龟的场景,并指出这成为他对气候危机产生深刻体会的转折点。他强调:“正如喜马拉雅山脉无声的警示,从最高点开始的变化必然会波及最低点,这里的气候危机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关切。这份宣言不仅仅是一份承诺,更是对气候正义的统一行动号召。我们希望这一信息能够引起全球共鸣,并激发有意义的变革。BLACKYAK 与喜马拉雅山脉有着深厚的渊源,将继续在这一征程中与我们并肩作战。”
姜泰善承诺,BLACKYAK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支持清洁高山行动,推动技术应用、提升透明度,并放大喜马拉雅一线社区的声音。
地方与民间组织代表:应建立可持续资金机制
尼泊尔登山协会首席顾问、国际登山与攀岩联合会(UIAA)成员昂次仁·夏尔巴指出,尼泊尔正面临冰川加速融化、洪水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重大气候危机。
帕桑拉木乡主席明玛·夏尔巴呼吁,应将登山许可收入的一部分固定投入清洁行动,而非仅依赖政府拨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山地保护机制。
专家热议:高山气候变化需政策响应与科技支撑
在“喜马拉雅气候变化”专题小组讨论中,珠峰污染控制委员会执行总裁次仁·夏尔巴提出政策落地的问题。对此,尼泊尔森林与环境部副秘书长马赫什沃·达卡尔博士回应表示:“冰川融化是所有下游灾害的起点。若要拯救地球,必须从高山开始。”
达卡尔指出,“珠峰行动呼吁”已将喜马拉雅地区与冰川融化列为核心议题,并承诺至少80%的绿色气候基金将直接惠及受气候影响最严重的基层社区。他还特别提到循环经济和本地适应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珠峰污染控制委员会执行总裁次仁·夏尔巴致辞
国际科学界呼吁融合本土与科学知识体系
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帕桑·央吉·夏尔巴博士表示,地方适应计划(LAPA)是协助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框架,并呼吁进一步整合科学研究与本地知识。“作为 IPCC 科学顾问团的一员,我将为 IPCC 主席提供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参与多种知识体系,包括本土和科学观点。”
她警示称,频繁的冰湖溃决洪水正对牧民社区造成深远影响,“真正的风险往往来自那些不被注意的小冰湖。牦牛牧民处于气候变化的最前线,首当其冲,我对冰川湖溃决洪水日益频繁的发生深感担忧。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些洪水?”
世界自然基金会尼泊尔国家代表加纳·希亚姆·古隆博士强调说则提醒,应重视气候变化对精神健康与粮食安全的双重威胁。他强调永久冻土的变化是评估高山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
特里布万大学气象系主任普拉达南加博士指出,目前地方化监测体系薄弱,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足。他呼吁发展气象数据科学、加强社区教育,并鼓励青年投身冰川研究和环境政策。
在题为"喜马拉雅气候变化"的专题研讨中,来自多领域的专家就区域气候危机展开深度对话
区域合作不可或缺,政府将推出“清洁高山战略2082”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总干事白玛嘉措博士强调,应以数据为基础推动政策制定,并在喜马拉雅—兴都库什地区强化区域协作。他指出,“气候变化具有跨境影响,必须通过上下游国家间的联合行动加以应对。”
尼泊尔文化、旅游与民航部长巴德里·普拉萨德·潘迪在峰会闭幕式上表示,喜马拉雅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地球之心”,其生态安全关乎全人类福祉。他透露,政府即将发布“清洁高山战略2082”,以加强垃圾治理、生态保护与负责任旅游。
《2025喜马拉雅气候宪章》是目前少有聚焦高山生态系统的国际倡议之一,旨在通过多边合作、政策推动和社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该宪章也象征着全球环保力量正在向地球“第三极”汇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