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尼泊尔留学热潮背后的生命代价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作者:Chandra K. Panjiyar
发布时间:2025-05-04 16:27

foreignemployment_20230415161656

将孩子送往国外留学,却缺乏支持,意味着将他们推向歧视、抑郁甚至死亡的深渊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5月4日讯 据《共和国报》报道,2024年8月,21岁的尼泊尔学生穆娜·潘迪在美国休斯顿的公寓内被枪杀。她在美攻读本科学位。“接到噩耗时,我整个人崩溃了,”她的母亲安妮塔·潘迪回忆道,“我当场晕倒,我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整个世界。”对独自生活在加德满都的安妮塔来说,女儿是她的全部——她的生命、希望和快乐。

2025年2月,印度卡林加工业技术学院(KIIT)的学生普拉克里蒂·拉姆萨尔被发现死于宿舍,因不堪忍受一名印度学生的长期欺凌而自杀。就在悲剧发生前几天,她还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母亲,计划毕业后赚钱为父亲买一辆车作为惊喜。

上周二,20岁的苏珊·奥利被发现死于伦敦泰晤士河附近。初步调查显示,这名来自尼泊尔的本科生可能死于自杀。

5月1日,18岁的尼泊尔学生普里莎·萨赫在KIIT的宿舍内离奇死亡。就在几个月前,普拉克里蒂也在同一所学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悲剧让人们不得不直面尼泊尔社会的残酷现实。如今,出国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目标国家包括印度、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家长们将子女送往国外视为无上荣耀,学生们则承受着巨大压力。在追逐留学的热潮中,大学的学术实力往往被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问题更是被完全忽略。

这些染血的数字背后,折射出尼泊尔社会畸形的留学崇拜。教育部数据显示,近五年尼泊尔海外留学生年均增长23%,但配套的心理援助机制建设明显滞后。

心理压力的重担

“我想象中的美国与现实完全不同,”美国考德威尔大学毕业生纳雷什·古隆(化名)说,“我从未想过,为了支付学费,我需要花比学习更多的时间打工。社交问题也让我措手不及。在尼泊尔,我从不担心交朋友,但在美国,前两年我感到极度孤独。”

孤独会让人做出绝望的选择。它削弱了人们理性决策的能力,尤其是在交友方面。在异国他乡,留学生因经济拮据和文化差异,社交选择受限,往往更容易被看似友善却可能心怀恶意的人吸引。

“印度人和我们尼泊尔人很像,但又截然不同,”在印度从事工程工作的拉维·塔库尔(化名)说,“许多印度人瞧不起尼泊尔人,认为尼泊尔是印度的附属品。”在印度,尼泊尔学生的交友选择比在国内更少,经济困境进一步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当有人展现出友善时,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影响。

普拉克里蒂和普里莎的自杀,以及穆娜的被害,都源于在异国他乡的恶劣环境和深深的孤独感。父母将孩子送往国外接受高等教育时,往往忽视了他们在海外面临的心理和社会困境。种族歧视、性别暴力、经济压力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而对外国文化知之甚少的中产家庭对此毫无准备。

社会压力的枷锁

“我去英国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来自贾纳克普尔的比马尔·贾(化名)说,“但我并不清楚那里的教育为何更好,只是觉得留在尼泊尔读书很丢脸。”在英国一年后,比马尔因经济困境和情感危机被迫回国。“我甚至想过自杀,一切都不顺利。父母为我的英国梦背负了贷款,留在英国或回国都像是绝路。”

比马尔最终选择回国,保住了性命,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坚强。“一旦出国,想回国就很难,”美国明德学院毕业生尼基塔·阿迪卡里说,“家人对你寄予厚望,邻里会对你指指点点。如果回国后没能致富,就会被嘲笑。在国外定居成了荣耀,回到尼泊尔却成了耻辱。”

苏珊·奥利的悲剧或许正是这种社会压力的牺牲品。她在泰晤士河畔被发现时,已无家可归数日。尽管身处痛苦,她对尼泊尔社会评判的恐惧却如此强烈,甚至超越了孤独死去的恐惧。

亟待解决的危机

出国留学应是一种选择,而非出于自尊或社会压力被迫为之。我们的社会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在我们的领导人采取行动,拯救代表尼泊尔未来的年轻人之前,还要有多少普拉克里蒂选择轻生?还要有多少苏珊孤独地死在异国的河岸边?(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