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W020230506369935576427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5月2日讯 据《经济日报》报道,5月1日,记者来到有着“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在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一座承载着国家科技战略使命的标志性建筑,正在上千名建设者的全力奋战中拔节生长。

汉江国家实验室为湖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其核心使命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预计可集聚高端科研人才2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百亿元。

“项目于去年9月份正式启动,建筑体量约21万平方米,涵盖科研总部大楼、实验楼、服务中心、配套楼、人才公寓等功能区。”项目代建单位、湖北科投集团光谷科学岛(武汉)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念介绍,建设者们热情高涨,项目有望在今年6月底提前实现5栋楼全部封顶。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也是攻坚日。”承建方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经理甘猛一边查看施工图纸一边对记者说。在他身后,高达48米的1号研发楼塔楼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第11层进行钢结构安装。

工地南侧,一台特殊的塔式起重机格外引人注目。这台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顶加节穿心塔式起重机”正在完成一次精彩的“空中芭蕾”——在液压系统驱动下,重达20吨的新节段从中心通道垂直升起,与原有塔身精准对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仅耗时90分钟,就完成了传统工艺需要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这可是我们的‘镇场之宝’,全国仅有2台投入使用。”有着8年超高层施工经验的塔吊司机吴昌胜,谈起技术创新时一脸兴奋。“这台塔吊融合了5G技术,以前地面位置的情况我们在高处是看不清楚的,现在通过大屏,从吊物的位置到起吊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能实时监测,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

在地下室施工区域,防水作业班组长齐晶正带着团队进行最后的地坪施工。齐晶告诉记者,为了抢在梅雨季前完成地下室封顶,他们曾创下72小时完成5000平方米防水施工的纪录。

如今,项目地下室已经封顶,砌体、地坪、腻子和机电管综等工序全面穿插施工。室外管网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正在逐步成型,有的绿化带已种下第一批苗木。地面上,1号科研塔楼以每5天一层的速度向上生长,2号厂房钢结构吊装日均完成80吨。项目采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了进度、质量、安全的数字化管控。

科研总部占地约118亩,为确保项目尽早投用,采用了整体开发建设模式,这需要在狭小空间里集中大量设备、物资、车辆和工人,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井然有序、整洁美观。

“我们在项目启动时就制定了打造标杆项目的目标,通过数字化项目管理系统,合理调配工序和现场物资、设备、工人数量,实现了作业面最大化,加快了建设进度。”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公司武汉新城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周瑞明告诉记者。

“未来,这里将诞生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周瑞明指着施工图纸上的洁净实验室区域说。为满足科研需求,这些实验室的抗震等级、洁净度、电磁屏蔽等指标都远超普通建筑标准。比如,核心实验区的楼板振动控制要达到微米级,相当于刮大风时,楼内的精密仪器都感觉不到丝毫晃动。

高标准建设汉江国家实验室,是湖北打造以“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