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29日讯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吸引着全球众多登山爱好者。自1953年丹增·诺尔盖·夏尔巴和埃德蒙·希拉里首次登顶以来,已有近9000人次从尼泊尔一侧成功登顶。
今春登山季,尼泊尔已发放超过400份珠峰登山许可,预计人数可能增至500人。若计入向导团队,总攀登者规模或突破1000人。
尽管庞大客流为尼泊尔创造经济收益,却也衍生出致命隐患:"大堵车"式拥堵频发、登山者死亡率攀升(2023年17人死亡,2024年8人)、冰川加速消融,以及珠峰沦为"世界最高垃圾场"的生态危机。
为应对这些问题,尼泊尔政府去年发布强制令,指示相关部门规范登山活动。近期,尼泊尔旅游部在议会上院正式提交《综合旅游法案》。根据法案:
强制高海拔适应经验:攀登者须具备7000米以上山峰攀登经历(因近年无经验新手激增,导致夏尔巴协作人员与登山者双重风险);
完善垃圾管理机制:明确旅游部监管职责,要求登山企业执行废弃物清理标准;
健康准入与保险制度:登山者需提交政府认证医疗机构出具的一个月内健康证明,健康不达标者禁止攀登;新增遗体处理专项保险条款(覆盖事故救援、医疗支出及8000米以上"死亡地带"遗体转运费用);
搜救权责规范:仅授权持证旅游公司开展专业搜救行动;
行业生态改革:强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夏尔巴协作人员合法权益。
法案同时回应历史争议。1995-1996年间虽曾试行6000米以上经验要求,但因申请量骤减遭废止——当时政府迫于登山产业压力作出妥协。此次新政通过设立常驻政府联络官制度(取代原由登山者自行支付且易滋生腐败的监管模式),强化监管职能。
尽管挑战严峻,该法案标志着尼泊尔科学管理珠峰的实质性突破。登顶绝非易事,它需要系统性适应训练、精密后勤保障与极限体能支撑。正如众多成功者所证,人类突破极限的壮举值得敬佩,但此刻更需守护珠峰的可持续性——昆布冰川加速融化已威胁当地生态系统与居民生计。
长期以来,尼泊尔政府与商业机构将珠峰视为"摇钱树",漠视环境代价与生命安全。如今必须在商业利益与生态红线间寻求平衡:既要守护"地球之巅"的壮美,亦需捍卫人类攀登精神的纯粹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