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因桥结缘:一个俄罗斯家族的七十载中国情缘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邹舒)
作者:文/陈汀 刘恺
发布时间:2023-04-01 11:31

南亚网视讯 据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莫斯科东南的卡利特尼科夫墓园有一座特别的墓碑:黑色花岗岩碑的正面印着一位胸佩奖章、慈祥微笑的老人,墓碑背面刻着一座雄伟大桥。在此长眠的是苏联援华桥梁专家、中国“人民友好使者”康斯坦丁·西林,墓碑上是他作为总工程师参与设计和建造的“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这座大桥开启了西林家族传承四代、延续近七十载的中国情缘。

一生中最骄傲的作品

3月的莫斯科不时飘雪,记者来到西林后人家里拜访。西林76岁的长女叶连娜和68岁的次女安娜热情地开门迎接。

面积不大的公寓温暖、整洁,叶连娜、西林外孙女叶卡捷琳娜、曾外孙女娜斯佳和萨沙居住在这里。屋内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墙上挂着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书架上放着中文书籍和中国纪念品……

“父亲和中国的故事要从很早说起,如今仍在继续。”叶连娜娓娓道来。

1

*图说1:西林与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合影(资料照片)

1948年,西林作为苏联桥梁专家被派往中国东北帮助修建铁路和桥梁,使部队得以顺利奔赴解放全中国的战场。1949年,西林担任中国铁道部顾问,参与成渝、天兰、兰新铁路的路桥建设。

1954年,苏联政府派遣28人专家组到武汉援助建桥,西林担任组长,倾力构筑武汉长江大桥,直到1957年9月竣工。后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西林一生中最骄傲的作品。

“1954年到1957年,我和妹妹随父母在中国居住,”叶连娜拿起一张照片给记者看,“这是武汉长江大桥在建时的照片,穿条纹衣服的是我。”黑白照片里笑意盈盈的俄罗斯小姑娘,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老人。

“对父亲来说,武汉长江大桥是他最疼爱的孩子,也是西林家族和中国朋友的友谊之桥。父亲去世后,墓碑上毫无疑问要刻上这座桥。”叶连娜说。

刚到中国时,安娜只有一个月大。长大后,她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桥梁专家。

安娜介绍说,武汉长江大桥从工程设计到施工技术都相当复杂,最初打算采用当时世界主流的气压沉箱法铺设桥墩,但长江水文条件复杂,老方法昂贵、危险、费时,于是西林提出一种在世界上还未被使用过的“管柱钻孔法”。为论证新方法,西林多次被召回莫斯科,应对其他专家的种种质疑和考验,最终新方法获批。这让大桥工期提前了整整两年,造价大幅降低。自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新中国有了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为表彰西林的贡献,中国国务院向他授予由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感谢状。武汉长江大桥的纪念碑上,用金色铜字铸上了西林等28位苏联专家的功绩。1995年,中国对外友协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延续外公与中国缘分

西林生前有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学习汉语,继承两国之间的友好事业。为实现他的心愿,叶连娜的女儿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地理系学习时,选修了中文,延续外公和中国的缘分。

叶卡捷琳娜曾多次赴华进修,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她的专业是地理,研究课题多与中国生态和环境保护相关。目前她在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讲授中国地理、文化、经济相关的课程,带领更多的学生走近中国。

1996年,叶卡捷琳娜到武汉接受两个月的汉语培训,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外公日夜思念的武汉长江大桥,感受到当地人民对西林的感激和思念。

她拿起一份当时的武汉本地报纸,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西林的外孙女来到武汉》的文章。“这是我外公的照片,这是我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的照片,我还见到了那些曾和我外公一起建桥的同事。”

1680258763116050905

*图说2:武汉长江大桥全体职工送给西林的纪念相册(曹阳 摄)

叶卡捷琳娜搬来厚厚一摞资料,全是西林同中国有关的照片、报纸和信件。叶卡捷琳娜说,她把所有资料按主题和年代分类,妥善保存,还扫描存为电子版,生怕丢失损坏。

“这些都是中国人自发写给外公的信。他们虽不认识外公,但都十分感谢他对中国作出的贡献。”信件来自天南地北,写信者涵盖各行各业。

展开一封信笺,上面清秀的字迹写道:“最敬爱的西林叔叔:近来你的身体好吗?学习与工作都顺利吗?……当我们看到《陕西青年报》上登有长江大桥在今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这几乎令人难以相信的消息时,我们当时感到无比的快乐……长江大桥的成功,是和你的亲身指导和夜以继日的忘我劳动分不开的……”落款是:“你的好青年,陕西省澄城中学初二乙团分支,1957年11月5日。”

这些信件保存完好,若不是邮戳上的日期作证,很难相信这是60多年前的物件。

精通中文的叶卡捷琳娜,透过信中真诚的字句,比家族中其他人更懂得中国人对外公的感情,并决定把这份爱传承给下一代。

中国元素浸入家庭生活

叶卡捷琳娜的大女儿娜斯佳今年19岁,刚上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一年级。

“考大学时我本想选中文专业,但很可惜,分数不够,最终学的是泰语。虽然语言不同,但也算是研究亚洲和东方。”说起自己的“中文梦”,娜斯佳颇有些遗憾。

“我想重拾中文学习,因为汉语真的很美、很有趣!我很喜欢书法,喜欢写汉字!”她向记者展示汉字簿,一笔一画写得有模有样。

叶卡捷琳娜9岁的小女儿萨沙会一点简单的汉语,特别喜欢大熊猫,一个月至少要去莫斯科动物园看一次大熊猫。

“我很想去中国,”萨沙说,“我家每年都庆祝中国春节,聚在一起吃妈妈做的中国菜。”

一座桥,两国情,四代传承,西林家族见证着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叶卡捷琳娜说:“中国元素已经浸入我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将这份真挚的中国情不断传承下去。”(参与采写:熊琦、郑开君、周天翮、于艾岑) (完)

 

(责任编辑:邹舒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