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登山者共筑"绿色雪山":环保行动与跨国合作守护喜马拉雅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9-08 14:02

 

IMG_9966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8日讯 9月7日,由尼泊尔珠峰联盟(ENA)主办的尼泊尔登山环保与气候会议在加德满都隆重召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山地合作组织等机构,以及来自尼泊尔、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的登山者在会上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登山活动中的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会议正值中尼建交70周年,凸显了两国在喜马拉雅生态保护领域的深厚情谊与合作潜力。

Weixin Image_20250907224940

中国登山者何静发表演讲

中国登山者何静发表了题为《守护共同的家园:中尼携手,共创绿色未来》的主旨演讲。何静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无氧登顶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经历,感慨道:“山既是我的舞台,也是我的老师。”她指出,无氧攀登让她深刻体会到与自然的共生之道,但冰川快速消融、雪线逐年后退、高山营地垃圾遍布的景象令人痛心。她呼吁:“环境保护不是口号,而是关乎我们共同未来的紧迫行动。”何静强调,中尼两国因喜马拉雅山脉结缘,近年来在跨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上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全球树立了典范。她提出未来倡议,包括建立高山环保监测站、推广低碳登山模式以及开展青少年环保教育与国际交流项目,以培养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的下一代。

IMG_9958

中国登山者木子发表演讲

中国登山者木子,作为首位从珠峰南坡8000米高度滑翔伞降落至大本营的中国人,分享了他的环保实践。木子在攀登珠峰时将所有垃圾背回大本营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提到,珠峰积雪融化的景象令人担忧,反映了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在今年8月赴欧洲阿尔卑斯山脉进行滑翔伞训练时,他观察到当地冰川同样面临快速消融,政府尝试用织物覆盖冰层却效果甚微。木子还分享了攀登非洲第一峰乞力马扎罗的经历,赞扬坦桑尼亚在山峰环保方面的出色实践,如严格的垃圾管理和营地清理。他呼吁登山者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攀登,将环保理念融入户外活动全生命周期。

Weixin Image_20250907224945

中国登山者迟永军发表演讲

中国首次实现碳中和攀登珠峰的践行者迟永军,分享了2025年从珠峰北坡进行的低碳攀登经验。他参照中国环境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以“测量—减少—抵消”为核心框架,采取多项减排措施:选择48小时火车代替飞机,减排0.16吨CO₂e;在大本营(5200米)和前进营地(5800米)使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移动电源,替代柴油发电机;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飞剑钛杯,杜绝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将7028米及以下产生的0.98公斤垃圾全部带回处理。经第三方机构华测认证核算,此次攀登减排0.98吨CO₂e,减排比例达32.38%,剩余2.04吨CO₂e通过购买风电项目减排量完成抵消,实现“零碳攀登闭环”。

迟永军表示,这不仅是一次个人挑战,更验证了高海拔极端环境下低碳措施的可行性,为可持续登山提供了宝贵经验。

Weixin Image_20250907224955

尼泊尔珠峰联盟主席及本次活动组织者大山致辞

参会者一致认为,珠峰不仅是登山者的精神象征,也是亚洲水源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命脉。中尼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不仅是邻里间的携手,更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Weixin Image_20250907225000

会议最后,登山者们呼吁以珠峰联盟为桥梁,将登山者的个体环保行动升华为区域性环境治理的合力。正如何静所言:“让我们从脚下的每一步做起,让雪山依旧洁白,江河依旧清澈,地球依旧美丽。”(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