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一带一路·尼泊尔行|废墟中的“无冕之王” ——尼泊尔媒体调研记
责任编辑:南亚网络电视
发布时间:2025-11-12 18:53

 

前景提要:今年9月,尼泊尔加德满都、博克拉等地爆发大规模骚乱。暴乱的痕迹尚未完全褪去,但废墟之上,总有一束光来自新闻人的坚守。

1

被焚毁的交通部道路司大楼

2

在暴乱期间焚毁的汽车残骸

3

被焚毁的交通部道路司大楼

在本次出国参会之余,华科大新闻学院赴尼国际传播实践队有幸参访尼泊尔五家主流媒体。他们在破碎中记录真实,在动荡中传递声音,用专业与坚持诠释着“无冕之王”的责任与担当。

一,风波中的“定海神针”:尼泊尔国家电视台

尼泊尔国家电视台由尼泊尔政府控股,也是该国历史最长、覆盖面最广、级别最高的电视台,相当于我国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这家媒体位于戒备森严的“狮宫”内——该国总理办公室及各部委均位于此处。我们通过由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的大门,辗转来到国家电视台主楼——这栋建筑于2003年在中国援助下建成。参观期间,我们走进刚投用的国际频道大楼。值得一提的是,11月9日全英文国际频道NTV World正式开播,我们在开播次日即到访办公区,成为首批参观者。

4

在中国援建的尼泊尔国家电视台主楼前

国家电视台首席执行官Mahendra Bista接待了实践队师生一行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介绍,在暴乱期间,国家台始终以迅速、准确、客观的报道维系社会舆论安定,如同风暴当中的“定海神针”。

4 (1)

徐明华教授向尼泊尔国家电视台首席执行官Mahendra Bista赠送纪念品

二,动荡中的“烈焰灯塔”:坎提普尔媒体集团

坎提普尔媒体集团被视为尼泊尔最可靠的新闻源之一,旗下的《坎提普尔日报》是尼泊尔阅读量最大的报纸。我们到访时,坎提普尔媒体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一栋刚刚粉刷、略显简陋的建筑中办公。几步路外,就是该集团曾经长期使用的办公楼——在不久前的暴乱中被纵火烧毁,如今外墙还有明显的黑色痕迹。我们遇到一位勇敢的记者:数周前,他的肩膀在混乱中中枪;就在第二天,他坚持回到岗位。

5 (1)

曾中弹负伤的记者(中间右侧)分享经历

在尚且完好的演播厅内,实践队师生偶遇坎提普尔媒体集团下属电视台的总编辑Suraj Singh Thakuri。他热情招待大家坐下,并且就新闻价值追求等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他鼓励大家“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坦诚”,在未来的新闻媒体生涯中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6

与总编Suraj Singh Thakuri在被焚毁的办公楼前合影

烈焰能够焚毁建筑,却无法摧毁新闻人的信念:在动荡与废墟之中,新闻理想依然如灯塔般亮着,指引着媒体人的方向。

三,珠峰下的“跨境使者”:喜马拉雅电视台

以喜马拉雅山脉为名,2010年成立于加德满都的喜马拉雅电视台,是尼泊尔最大的私营电视台。台内业务主要涵盖传统新闻与流媒体两大板块,用短视频、真人秀等多元节目覆盖广泛受众。

7

喜马拉雅电视台工作人员同实践队师生合影

该电视台积极引入国际优质节目,以开放姿态吸纳创新养分,让本土传播与世界潮流同频共振:去年秋天,喜马拉雅电视台曾到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总编Rajendra Baniya更是直言要“借鉴中国媒体成功经验”;该台还曾引进中国产制的大型涉藏纪录片《第三极》,将中国声音传进尼泊尔、与四川康巴卫视合作,扩大中国新闻力量在尼泊尔的影响。

8

实践队同学提问喜马拉雅电视台执行董事Shyam Kadel

同学们基于自身专业对电视台负责人进行提问,了解到喜马拉雅TV正在积极转型,广泛生产流媒体内容,拓展大批海外受众以应对全球广播电视的时代挑战。

四,交融中的“华文火种”:南亚网视

在我们参访的一众尼语、英语媒体中,南亚网视显得格外不同——这是一家以华文内容为主的新闻媒体。其创始人侯志宏曾在中国新闻社工作,退休后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在尼泊尔重拾旧业,在国际传播阵地发光发热。然而,南亚网视创办不久便遭遇新冠疫情冲击,侯志宏在许多同事相继回国的情况下选择坚守,用三个月时间博得1800多名粉丝,保住了华文声音在南亚传播的“火种”。

8)

南亚网视CEO任米拉向实践队介绍该台情况

9)

南亚网视创始人侯志宏与实践队成员亲切交流

如今,南亚网视影响力已扩展至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地,一方面联通海外华人群体与当地受众,另一方面与我国国内媒体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保持密切联系,成为民间国际传播的杰出代表。

10)

南亚网视为实践队制作专访节目

五,发展中的“中尼之桥”:人民信仰全国周刊

拥有30余年历史的《人民信仰全国周刊》(Jana Aastha National Weekly),是尼泊尔极具影响力的主流周刊。它以80%的印刷媒体市场份额稳居发行量榜首,数据获尼泊尔政府认证。报社主编Kishor Shrestha堪称“中尼之桥”,深耕媒体行业36年,历经风雨仍坚守事实真相。交流中,他为每位成员送上《中尼友谊七十载》一书,期待中国新闻青年的新力量。Kishor认为中尼稳定的关系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1(1)

《人民信仰》总编Kishor Shrestha向徐明华教授赠送《中尼友谊七十载》一书

12)

《人民信仰》总编Kishor Shrestha与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

六,前辈寄语

当我们即将结束探索之旅时,四川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李远杰称赞实践队的同学们是国际传播的“后继之人”,并寄予深切期望:“希望大家逐步增强国际视野,不断锤炼国际化表达。”

13(1)

四川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李远杰鼓励实践队同学们投身国际传播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实践队同学们深入尼泊尔媒体机构,以青春之眼观察异国土地上媒体人的新闻坚守,以专业之心联结 “一带一路” 的传播脉络,既见证了尼泊尔媒体在动荡中坚守真相的力量,也明晰了青年一代在国际传播中的使命担当。

END

文字 | 廖望者 赵家艺

图片 | 全体成员

编辑 | 陈梓为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