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甘肃临夏10月16日电(任米拉 仝钊宾) 10月15日至16日,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临夏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民族发展商会共同主办的“甘肃省民贸民品企业家临夏行”活动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成功举办。来自甘肃各地的近百名优秀民贸民品企业家以及尼泊尔商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觅商机、共谋发展。
本次活动以“深化经贸合作,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加强全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企业间的交流协作,深度挖掘民族地区投资潜力,为省内民贸民品企业搭建“走进临夏、了解临夏、投资临夏”的高效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与区域协同发展。活动期间,企业家们深入临夏州多地开展实地考察。
尼泊尔南亚网视传媒代表团应邀参与,全程采访报道,并深入了解中尼两国在清真食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潜力。
在临夏经济开发区,企业家们走访多家现代化清真食品加工企业,从原料溯源到成品包装,详细了解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全流程,切身感受当地清真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的强劲动能。
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内一派热火朝天,鲜切玫瑰销售持续火爆。作为临夏市重点打造的“高精尖”现代农业项目,这座总投资6.4亿元、占地347亩的“玫瑰工厂”,依托国际领先的智能温室技术与数字化管理系统,年产高品质鲜切玫瑰7000万枝,产值突破1.4亿元,产品远销国内一线城市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海外市场,“中国玫瑰超级工厂”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步入智能温室,娜欧米、蜜桃雪山等10余个品种争奇斗艳、各展芳姿。工人们抢抓销售旺季,手法娴熟地采收鲜花,棚内一派忙碌景象。如今,这座鲜花港已成长为临夏市现代农业的“领头雁”——自2022年10月投产以来,持续推动花卉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加速升级。
产业发展更添民生温度。鲜花港长期务工人员超300名,其中90%为女性。她们通过技能培训从传统农妇转型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4.5万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增收”。
在闻名遐迩的八坊十三巷,独具民族风情的建筑群、精美的雕刻葫芦、细腻的传统刺绣工艺品,让企业家们流连忘返。大家与当地手工艺人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电商平台结合,推动“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助力民族手工艺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考察途中,尼泊尔农业企业代表与临夏州相关企业座谈,围绕临夏历史文化、高原农业技术、特色农产品加工及跨境合作等话题展开务实交流,为双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奠定基础。
此次“临夏行”活动,不仅为省内民贸民品企业提供了实地感知民族地区发展潜力的窗口,更搭建起资源共享、深化合作的桥梁。与会企业签订了24个项目,签约金额达3.5亿元,国际媒体与外资企业的深度参与,更为活动注入了多元活力与国际视野,助力民族地区产业与世界“接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