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纵火焚烧的尼泊尔政府所在地--狮子宫 图源:网络
编者按:在尼泊尔这个佛祖诞生之地、多元文化交织的国度,2025年9月8日,一场由“Z世代”年轻人发起的游行示威本是为表达对社会不公、腐败和社交媒体禁令的诉求,却在情绪的漩涡中迅速演变为一场暴力风暴。 接连两天,街头火光冲天,超市被焚毁,社区遭劫掠,这场动乱如狂风骤雨,摧毁了无数人的生计,却也如风暴后的彩虹,照亮了普通民众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辉。在混乱中,那些自发站出来的年轻人、老人和社区居民,用行动守护了邻里、承诺与希望,提醒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也能点亮前路。
夜色中守护超市的少年奎师那 图源:视频截图
超市门口的少年之声:奎师那·巴尔玛的动之以情
加德满都托卡(Tokha)地区的“巴特巴特尼”超市,本是社区的“心脏”,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日常记忆。这里不只是购物场所,更是节日喜悦的源泉。尼泊尔两个最大的节日--德赛节和提哈节(灯节)即将来临,超市里堆满了为民众过节准备的礼物和节日用品。但是,示威人群涌向这里,意图以火与暴力宣泄不满,这时,一位17岁的男孩奎师那·巴尔玛站了出来。
奎师那听说有人将攻击他家附近的超市后,立即和其他三十多名年轻人自发聚集,形成一道人墙,挡在入口前。面对汹涌的示威者,他高声呼喊:“你们想一想,如果把超市砸了,德赛节你们去哪儿买东西?去中国吗?去印度吗?你们毁了超市,里面有多少个员工,他们的孩子就等着爸爸妈妈这个月的工资去给他们买礼物。没有这份工作,没有这个工资,他们怎么给孩子买东西?这是他们之前答应好的呢。如果你们把超市砸了,那他们怎么样实现他们的承诺?”
起初只是少数年轻人响应,但很快,社区的涟漪效应显现: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赶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八九岁的孩子。他们手挽手,形成更坚固的防护线。奎师那的演讲,不仅守护了超市,更守护了社区的集体记忆。在暴力风暴中,这个少年的声音,成为人性光辉的一道曙光,证明了同理心能化解最尖锐的冲突。
在大家的保护下,这家超市成为‘巴特巴特尼’二十多家门店中少数幸免于攻击的门店之一,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退伍老兵的巡逻:伊苏·林布的守护之盾
9月9日晚,动乱的火焰蔓延至居民区,拉利特普哈迪班社区笼罩在恐惧中。示威浪潮中混杂着趁乱作恶者,他们闯入民宅,抢掠财物,破坏安宁。就在这时,一群廓尔卡退伍老兵站了出来。为首的伊苏·林布,曾在外国军队服役,如今选择守护家园。
听说社区频发入室抢劫事件后,伊苏迅速召集三十多名老战友。他们没有武器,只有饱含经验的警惕和对邻里的深情。他们自发组成巡逻队,在夜色中穿梭街巷。暴徒几次试图闯入,他们用坚定的身躯和洪亮的警告打退了袭击。伊苏说:“我们上过战场,现在,不想让我们的家变成战场。那些年轻人有他们的愤怒,但抢劫无辜的家庭,只会让一切更糟。”
这些老兵的行动,如同一道无形的盾牌,保护了无数家庭的安宁。在Z世代的“风暴”中,他们代表了长辈的智慧与担当。他们的巡逻不只止于物理防护,更传递出一种信念:社区的安危,人人有责。伊苏和战友们用行动告诉年轻人,变革不应以破坏为代价,而应以守护为基石。
被示威人群围攻的警察 图源:视频截图
组成“人链”保护警察的在“Z世代”图源:视频截图
人链中的勇气:保护警察的社区之链
大佛塔(Boudha)附近的警察局,成为另一处风暴中心。示威人群围攻警局,警察们被困其中,形势危急。一群社区年轻人冲上前线。他们没有盾牌,手拉手用身体组成了一道“人链”,将警察护在身后,试图用和平的姿态化解围攻。尽管人单力薄,最终警局被焚毁,虽然他们也是“Z世代”中的一员,却在面对暴力时本能地选择了人性:警察也是社区的一员,有家人、有恐惧......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尼泊尔人骨子里的互助精神——在危机中,不问立场,只问道义。
被纵火焚烧的巴特巴特尼超市 图源:视频截图
被烧毁的“巴特巴特尼”超市
华侨的痛心与巴特巴特尼超市的崛起宣言
这场动乱也波及了尼泊尔的华侨社区。尼泊尔最大的连锁超市“巴特巴特尼”(Bhatt Bhattani)遭受重创:27家门店中12家化为灰烬,8家被打砸抢,仅7家幸存。价值数亿卢比的节日库存商品付之一炬,数万员工和供应商陷入失业困境。“巴特巴特尼”超市对他们而言,如同“生活的一部分”:商品丰富、价格透明、员工热情周到。
正如一位华侨感慨:“它就像尼泊尔的‘胖东来’,货品丰富,对员工福利没话说,是真正的良心商家。”
超市被焚的消息传来时,许多人担心超市的员工、董事长明·巴杜的人身安危。军队介入恢复稳定后,得知所有人安然无恙,大家悬着的心才落地。
“巴特巴特尼”超市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虽然我们——“巴特巴特尼”大家庭所经历的破坏是巨大的,但我们再次崛起的决心更加坚定。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力量——每一个字,每一个手势,每一次伸出援手都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巴特巴特尼”会重建。在你身边,我们将变得更强大,共同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明·巴杜没有沉浸在悲痛中。正如他所言:“悲伤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希望并未消失。即使今天我们的商店被毁坏,但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感到更加坚强。”
这份重建承诺,不仅是商业的韧性,更是人性光辉的延续。它回应了社区的守护,点燃了重建的火种。
风暴后的彩虹:人性永不熄灭
尼泊尔“Z世代”的风暴带来创伤——30多位年轻生命逝去,上千人受伤,众多政府大楼和商业设施被焚毁——却也见证了普通民众的闪光时刻。
奎师那的呼喊、伊苏的巡逻、年轻人的“人链”、明·巴杜的宣言——这些不是孤立的英雄主义,而是融入尼泊尔人血液中的善良与勇气。
正如尼泊尔的英文名“NEPAL”诗意解读——“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 ”(永恒的爱与和平之地),这也寄托着人们对尼泊尔这片土地的美好期许,相信它终将在经历风雨后重归安宁与繁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