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某企业数字化工厂自动化车间一览。王全超/新华社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1月11日讯 据中国日报网11月11日报道,官员、专家和企业高管表示,中国在“十五”规划(2026-2030年)期间更加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为培育高质量的新型生产力注入新的活力,并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同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根据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计划在“十五”规划期间加大力度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上述评论应运而生。
习近平主席表示,这些建议是根据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提出的,认识到未来五年的关键作用,并且是在对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窗口,巩固和发挥自身优势,消除发展瓶颈,弥补薄弱环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主动权,在对中国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话是习近平在10月底于北京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就制定“十五”规划建议所作的说明性讲话中提到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军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我们未来的各项努力指明了方向。”
姚表示,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期间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而重点突出。
姚说:“我们将以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创新为驱动力,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新型生产力。”
他还补充说,重点将放在智能化、绿色化和一体化发展上,将制造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敏表示,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
“随着中国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关键的挑战和机遇在于如何有效整合这些进步,培育由新型高质量生产力驱动的新兴产业。这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轨迹至关重要。”他说道。
朱先生还表示,这种趋势已经体现在中国对新能源、低海拔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上。这些产业有望实现显著增长,这得益于中国“三个新”经济——新兴产业、新兴商业模式和新兴经济模式——的强劲发展势头。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测,到2024年,“三个新”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将超过18%。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立表示:“中国培育这些前沿产业的目标,不仅体现了对自身产业能力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也是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关键举措。”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值最高的国家,并在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位居全球第一。
朱补充道:“中国拥有如此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朱表示,以低海拔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支柱产业现在能够推动增长势头,并且正在从“孤立的突破”向“产业链全程扩张”过渡。
中国无人机开发商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田刚银表示,为“十五”规划期制定的蓝图“令人鼓舞,振奋人心”。
他还补充说,工业级无人机正在各种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紧急救援工作、电力线巡逻、农业以及监视和安保行动。
航空航天是中国重视的另一项战略产业,相关企业发展迅速。例如,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计划将其发射台数量从两个增加到四个,并推进火箭回收技术,这标志着中国在海南文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业航天中心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司董事长杨天亮表示:“到2026年底,我们将建成3号和4号发射台,以及新的技术区和遥测站。建成后,该设施每年可处理60多次发射任务,每个发射台每10天甚至每周都可以进行一次发射。”
与此同时,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例如核能领域,取得了进展。
海南核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志刚表示,人工智能计算推动了电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传统能源供应越来越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
魏表示:“安全、价格合理、低碳的能源已成为推动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