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3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欧盟正寻求堵死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漏洞。”据彭博社1日报道,多个成员国正在想方设法堵住所有剩余的漏洞,确保在拟于2027年底生效的对俄天然气进口禁令实施后,俄气不会“偷偷混入”欧盟市场。
根据彭博社看到的一份文件,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丹麦提出修改方案,要求天然气进口商向本国主管部门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所进口的天然气并非产自俄罗斯。该文件特别提出对通过“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的担忧。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拥有多条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据路透社报道,目前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重要通道之一——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处于关闭状态;穿越波罗的海通往欧洲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于2022年被炸毁。俄乌天然气过境协议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到期后,“土耳其溪”管道成为俄罗斯唯一仍在运营的输欧天然气管道,向土耳其、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供应天然气。
为应对此类风险,丹麦在文件中进一步明确:“经过欧盟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边界或互联点,以及通过斯特兰贾2号/马尔科奇拉尔(位于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边界)互联点进入欧盟的天然气应被推定为直接或间接从俄罗斯出口,除非提供明确的证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援引欧洲天然气传输系统运营协会ENTSO-G平台数据表示,去年欧盟通过上述线路进口了19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值得关注的是,土耳其此前已明确表示,将不支持欧盟放弃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计划。Politico报道指出,土耳其地处欧盟边境,长期以来一直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能源的重要通道。此外,还有部分成员国担心,该禁令将推高能源价格,并使企业承担数百万欧元的法律费用。
自2022年以来,欧盟一直在实施逐步淘汰俄罗斯能源的计划。但据彭博社此前报道,俄罗斯天然气目前仍占欧盟需求的近1/5。Politico称,为了有效执行禁令,欧盟委员会希望迫使进口商提供更多的运输细节,如生产来源、液化天然气进口的首次装货港等。
然而,执行此类追溯机制面临巨大技术挑战。Politico称,对欧盟来说,追踪天然气具体来源极为困难,因为几乎没有办法测试分子的来源。同时,供应合同是商业机密,燃料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往往要经历多个中间环节。彭博社还提到,天然气在运输途中经常与其他不同来源的天然气混合在一起,往往很难辨别出产地。
据彭博社报道,丹麦希望在10月前与成员国就俄罗斯天然气禁令达成协议,随后与欧洲议会展开谈判,在今年年底前达成最终协议,以便新规生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