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23日讯 受洪灾影响,中尼边境吉隆口岸(尼方对应热苏瓦口岸)与樟木口岸(尼方对应塔托帕尼口岸)相继中断运行,木斯塘地区的科拉拉口岸(中方对应里孜口岸)近期成为节前物资与电动车辆入境的主要替代通道,车流量与贸易量显著攀升。
物资与电动车密集通关 口岸贸易升温
截至本周一,已有343辆电动车辆经科拉拉口岸入境,其中230辆完成海关清关;另有142个装有节前物资的集装箱运抵尼泊尔,其中104个完成查验。
木斯塘口岸办公室海关官员拉梅什·卡德卡表示,为满足节日采购需求,中国方面已有60个集装箱货车发车,预计数日内将抵达尼泊尔。
该口岸自8月21日启用以来,逐渐成为中尼贸易重要替代路线。卡德卡介绍,中国货物先通过本国集装箱运输至里孜口岸(Liji,靠近中尼边境),再由尼泊尔集装箱接驳至木斯塘科拉萨(Korasa,海拔3900米处的海关办公室),最后经科拉拉口岸(海拔4006米,距科拉萨14公里)入境。“目前节前服装类物资已陆续到货,御寒衣物如夹克、毛衣也在持续入境。”
电动车入境热潮凸显充电设施短板
科拉拉口岸近期成为节假日期间电动交通工具入境的热点,但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成为主要挑战。卡德卡指出:“目前仅在羌唐(Chhangthang)地区设有一处Omoda品牌专用充电桩,仅适用于该品牌车辆;比亚迪(BYD)车辆的充电需求则通过从博卡拉调配发电机临时解决。”
高海拔与协调难题制约口岸效率
科拉拉口岸是当前木斯塘地区少数活跃口岸之一,但其运行面临多重挑战。据介绍,货物运输需经多重接驳:中国境内运输至里孜(距科拉拉口岸500米),尼泊尔集装箱接货后运至木斯塘科拉萨(海拔3900米),最终抵达科拉拉口岸(海拔4006米)。
“此前商人们计划通过此口岸从拉萨进口货物,但因与中国方面的协调不畅,进展受阻,”卡德卡表示,“此外,已装载货物的车辆也常因调度延迟影响运输效率。”尽管自口岸启用以来已累计征收6.124亿卢比关税,但高海拔环境导致的车辆启动困难问题仍困扰部分运输环节。
其他口岸困境:洪灾与地质灾害双重打击
热苏瓦口岸(中方对应吉隆口岸):6月24日,伦德科拉河洪水冲毁连接中尼的友谊桥,导致该口岸长期关闭。口岸办公室主管图尔西普拉萨德·巴特拉伊表示,由于连接两国之间的友谊桥至今未通,口岸自6月24日起停运。往年节日期间,中国进口的服装、水果及电动车辆主要通过此口岸入境,曾是税收重要来源,目前税收归零。新建的"贝雷桥”仍在施工,但因伦德科拉河频发洪水,工程进度受影响,能否在排灯节前完工尚不确定。
塔托帕尼口岸(中方对应樟木口岸):本财年,热苏瓦口岸办公室原定税收目标为401.6亿卢比(其中7月与8月目标70亿卢比未实现,9月目标30亿卢比以上),但因口岸关闭,全年税收预计比目标值减少120亿卢比。与此同时,阿尼哥公路科达里段因7月17日山体滑坡持续中断,塔托帕尼口岸亦未能恢复运行。该口岸曾是节日期间水果(如苹果)与节前物资的重要入境通道,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塔托帕尼口岸办公室拉尔恰地区主管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丘达尔表示,道路抢通后,口岸将随物流需求逐步重启:“道路畅通后,此前运往中国的空集装箱将优先装货返回,同时准备接收中国方向发来的集装箱。”据多拉科地区道路分局负责人纳拉扬达特·班达里透露,道路于周一晚间恢复通行,此前通过人力与机械抢修解决了滑坡阻断问题,但雨季期间仍面临塌方风险。
科拉拉口岸成关键替代:两周税收亮眼
数据显示,自8月21日启用至目前,木斯塘科拉拉口岸已累计征收6.124亿卢比关税,成为当前尼泊尔对华贸易的关键替代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