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高海拔新通道!科拉拉口岸缓解尼中贸易燃眉之急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9-24 13:35

 

Weixin Image_20250923222353

商界称新通道缓解了拉苏瓦格迪和塔托帕尼长期关闭带来的困境,但高昂成本与恶劣天气仍引发担忧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24日讯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 在两大主要对华贸易通道因洪水、塌方连续关闭两个月后,尼泊尔已开始通过第三个边境口岸开展国际贸易。

位于上木斯塘、海拔4650米的科拉拉口岸,上周正式开放用于国际贸易,现已成为商人们的一大“救命稻草”。

该口岸于2023年11月正式启用。从尼泊尔-印度边境的苏瑙里,经希达亚特高速公路和卡利甘达基走廊,可一路通达科拉拉口岸,最终与中国西藏相连。这条路径被视为未来可能的三方(尼泊尔-印度-中国)贸易替代通道。

据尼泊尔海关部门透露,自9月15日以来,已有超过140辆集装箱货车和230辆电动车在科拉拉口岸完成清关,为海关带来6.8亿尼泊尔卢比的税收收入。

海关部门主任基肖尔·巴尔陶拉表示,目前仍有168辆集装箱货车和309辆电动车等待清关。他介绍,口岸目前的设施包括检疫区、安保设施、银行和停车场。“我们还将建设双向贸易所需的实体基础设施,比如办公楼和海关场地。”

科拉拉是中尼2016年过境协议中的六个指定口岸之一

科拉拉是2016年《尼泊尔-中国过境协议》中确定的六个海关通道之一,该协议旨在让尼泊尔得以使用中国的陆港与海港,从而减少对印度的依赖。该协议更广泛的目标是将尼泊尔从一个“内陆国”转变为“陆联国”。

商界人士表示,与拉苏瓦格迪(中方对应吉隆口岸)和塔托帕尼(中方对应樟木口岸)相比,科拉拉相对容易通行。

“在我们几乎对货物按时到达失去希望的时候,科拉拉海关给了我们巨大的安慰,”尼泊尔跨喜马拉雅边境商会主席拉姆·哈里·卡尔基表示。

他补充说:“由于1400至1500个满载节日货物的集装箱货车在西藏一侧滞留了两个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改道科拉拉。”

高昂运输成本与恶劣天气带来隐忧

贸易专家指出,尽管科拉拉提供了通往中国的重要通道,但其运营面临尼泊尔一侧基础设施薄弱和高海拔地区恶劣天气的挑战。冬季气温远低于冰点,让人对全年可持续运营产生疑问。

“但科拉拉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替代贸易通道,”卡尔基表示。

不过,如果拉苏瓦格迪和塔托帕尼口岸运行顺畅,由于运输成本过高,科拉拉可能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从科拉拉到加德满都需2至3天,而从塔托帕尼仅需1天。

商人们表示,每辆集装箱货车从樟木到加德满都的运输成本为5万卢比,从吉隆口岸为10万卢比,而从科拉拉则高达25万卢比。因此,从科拉拉进口的商品价格要贵出5%至7%。

尽管如此,科拉拉仍为商家提供了及时的喘息机会。商界预计,在德赛节公共假期前,大约700辆滞留的集装箱货车将抵达加德满都。

塔托帕尼口岸周一晚间重新开放

与此同时,塔托帕尼口岸已于周一(22日)晚间重新开放,周二有50辆集装箱货车抵达加德满都,但仍需关注不可预测的天气状况。

南亚贸易、经济与环境观察组织主席波什·拉杰·潘迪表示,如果得到中国的支持,科拉拉有潜力发展成为一个主要贸易枢纽。“这是一条可实现长期对华贸易利益的可行通道。”

他还指出,尽管距离较远且存在降雪,但与其他北部通道相比,科拉拉遭遇洪水和山体滑坡的风险较低。拉苏瓦格迪道路条件差,而塔托帕尼则经常因山体滑坡中断通行。

潘迪补充说,鉴于尼泊尔近19%的进口来自中国,政府应优先发展北方贸易基础设施。

根据最新数据,在上一财年,尼泊尔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为3437.3亿卢比,其中出口额为26.3亿卢比,进口额为3411.0亿卢比。(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