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计划包括设立垃圾巡护员、提高登山许可费并实施更严格规定,以解决这座世界最高峰长期存在的垃圾问题。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30日讯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尼泊尔准备根据最高法院的指令,公布一项为期五年的珠峰清洁战略。这座全球最高峰——常被称为地球“最高垃圾场”,数十年来深受垃圾困扰。
专家表示,每个登山季收集到的惊人数量的垃圾,凸显了推行可持续登山实践的紧迫性。气候变化导致冰雪加速融化,也使得原本被掩埋的垃圾甚至人类遗体暴露出来,加剧了对流域的污染,并对下游社区构成健康威胁。
据《喜马拉雅邮报》获取的《清洁山脉战略(2025-2029)》草案显示,尼泊尔计划投入约3.08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700万元)用于珠峰清洁工作。
但知情人士称,实际成本将超过1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600万元)。
该计划设想组建一支由登山者组成的“山地巡护员”(Mountain Rangers)队伍,负责在珠峰大本营及更高营地监测和管理垃圾。草案还提出探索使用无人机在大本营以上区域收集垃圾。
数十年来,垃圾负担一直侵蚀着珠峰地区。数百名登山者、向导和背夫留下了数吨垃圾——包括氧气罐、塑料瓶、绳索、厨余垃圾以及人类排泄物等,污染了山坡及下游居民区。
其中,塑料垃圾尤为棘手。
一个塑料袋完全降解可能需要长达500年时间。若焚烧,会污染空气;若掩埋,则毒害土壤。随着登山人数增加,塑料垃圾不断向更高海拔蔓延,使珠峰成为环境忽视的鲜明象征。
“这项战略是根据最高法院的指令制定的,”尼泊尔旅游部总监喜玛尔·高塔姆表示。“目前仍是草案,但很快就会实施。”
草案指出,由于天气恶化导致登山季缩短,需对登山活动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建议通过评估珠峰承载能力及现有服务条件,限制登山许可数量。
去年,尼泊尔最高法院曾下令政府必须在明确登山者人数后,方可发放登山许可。这项指令是在珠峰峰顶出现交通拥堵及垃圾堆积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做出的。
根据权威登山数据库——由已故的伊丽莎白·霍利创立的喜马拉雅数据库统计,自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与丹增·诺尔盖·夏尔巴首次登顶以来,至2022年间,已有超过200人在尼泊尔一侧的珠峰遇难。
垃圾清理数据也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据珠峰污染控制委员会报告,仅2024年春季登山季就清理了85吨垃圾,其中包括近28吨人类排泄物。尼泊尔军方也额外清理了11吨垃圾。
为缓解压力,尼泊尔已大幅提高登山许可费用。根据修订后的规定,外国登山者通过南坡路线在春季攀登珠峰的每人许可费已从1.1万美元上涨至1.5万美元。
根据拟议战略,登山者还需缴纳可退还的垃圾保证金(只有在带回垃圾的情况下才能返还),以及不可退还的环境费用。
部分登山收入将专门用于清洁行动,并鼓励当地社区参与。
该战略还要求探险运营商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支付垃圾管理费用。
将设立“山地清洁行动基金”,并要求每位登山者携带粪便收集袋。
业内领袖表示,尼泊尔在这方面已经落后。
“我们早在2010年就提议对每名登山者征收100美元不可退还的费用,”尼泊尔探险运营商协会主席达姆巴尔·帕拉朱利表示。“如果当时实施,这笔基金如今早已超过10亿卢比。”
据帕拉朱利介绍,珠峰四号营地是污染最严重的地点,清理它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我们估计五年至少需要10亿卢比,”他说。“但不稳定的政府频繁更改政策,阻碍了一致行动的开展。”
该草案战略对装备和材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大本营以上区域的绳索固定团队必须报告其每年使用的梯子和尼龙绳用量——据尼泊尔山地学院数据,每年约有400公斤此类材料被遗弃。这些绳索常常被埋在雪中,可能留存数十年。
大本营以上悬挂的横幅和经幡必须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并实现标准化。
不可降解材料必须回收核验。每位登山者必须带回至少3公斤垃圾,这些将在二号营地由山地巡护员及垃圾管理协会共同监督。
大本营以上区域将强制要求使用专用粪便收集袋,当局将检查是否带回。每次探险的装备清单也将被记录,以确保责任可追溯。
该战略还强调透明度和国际合作。进展将向国际社会公开,并将引入独立第三方监测团队进行年度评估。同时将试点基于GPS的登山者轨迹追踪系统。
此外,政府计划将环保意识纳入地方课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教育材料。
一些措施已经启动。
自2024年起,在大本营以上区域,登山者被要求使用专用粪便收集袋,这是珠峰污染控制委员会与昆布帕桑拉姆农村市共同推动的举措。
随着珠峰的全球声誉面临挑战,官员们希望新战略能在登山抱负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但专家警告,除非资金规模与挑战相匹配,否则这座世界最高峰作为“最高垃圾场”的形象可能仍将持续存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