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环时深度】加征关税让“美国梦”变得更加昂贵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5-23 07:40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5月23日讯 编者的话: 近期,对白宫加征关税政策将进一步提高美国物价的担忧不断增强。有美国媒体和学者担心,这将导致美国人获得廉价消费品的时代结束,进而影响他们“美国梦”的实现。包括美国财长贝森特以及前副总统彭斯等在内的政要和学者,也因为关税问题对廉价消费品是不是“美国梦”的一部分进行争论。美国历史学家科恩表示,获得廉价消费品已经是美国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消费主义历史上也曾被与爱国主义相捆绑,如果加征关税导致普通商品价格上涨,那美国将面临严峻挑战。

2024年,实现“美国梦”要440万美元?

5月20日,美联储官员表示,白宫加征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物价上涨。一天后,知名运动品牌耐克宣布该公司将上调美国市场部分产品的售价。虽然耐克并未将涨价决定与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政策联系在一起,但美国CNBC网站强调,制鞋业受白宫关税政策的冲击尤其严重,耐克大约一半的鞋类产品在中国和越南生产。

舆论普遍认为白宫向其他国家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将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以低价为主要标志的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日前就警告说,从香蕉到汽车座椅等商品都会更贵。90%的美国家庭都会到沃尔玛购买日常所需,每周有超过1.5亿顾客在其网站或实体店购物。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首席执行官(CEO)拉马尔在接受CNBC网站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日前调整了对华关税政策,但现在的税率仍然会让美国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一些美国媒体和学者担心,白宫的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人难以获得廉价消费品,进而阻碍其实现“美国梦”。据美国个人理财资讯网站GoBankingRates报道,“美国梦”通常被描述为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决心在美国取得成功,它被定义为拥有住房和稳定的就业以及向上流动的机会。《纽约邮报》称,有数据显示,2024年实现“美国梦”的成本为440万美元,包括举办婚礼、买车买房、抚养两个孩子并送他们上大学,以及个人养老等。这一数字比2023年上涨了100万美元,主要是由通胀高企造成的。在白宫宣布加征关税政策后,不少人担心,“美国梦”将变得更加“昂贵”。

2d0419ef1d27f3c297774a24e4317e7du5

5月13日,消费者在美国纽约一家杂货店购物。(视觉中国)

根据GoBankingRates日前的报道,有专家表示,白宫加征关税政策可能改变民众“实现经济安全的道路”,让“美国梦”对许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更“遥不可及”。文章列举了6种美国关税政策将使“美国梦”更加昂贵的方式,包括购买和持有房子的成本更高,汽车以及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等。美国法律技术公司InPerSuit的CEO卢卡多举例说,对钢铁、木材等建筑材料加征关税,会让一套28万美元房子的价格上涨到31.7万美元,而对于年薪6万美元的首次购房者来说,这可能让他们付不起首付。

“高关税威胁‘美国梦’。”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NRF)在其网站上发文称,在白宫加征关税政策面前,小型企业尤其脆弱,它们占零售商总数的98%,为美国提供了1300多万个就业岗位。NRF认为,“美国梦”的核心是“拥有自由和机会”,拥有小型企业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体现,而加征关税政策正在动摇这些理想的根基。NRF指出,美国企业将承担关税的负担,它们会将这一负担转嫁给客户和消费者,消费者信心会因为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下降,进而减少支出。小企业往往因为利润较低而无法消化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这可能导致其关门停业。

“获得廉价商品已与美国身份联系在一起”

对于上述加征关税政策阻碍“美国梦”实现的观点,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表示,获得廉价商品不是“美国梦”的本质,“‘美国梦’植根于这样一个理念,即任何公民都可以成功、实现向上流动和经济安全。长期以来,多边贸易协定的设计者忽视了这一点”。

不过,贝森特的这一看法遭到多方反驳。美国前副总统彭斯近期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让美国孩子买得起玩具,这“真的是美国梦的一部分”。他认为,自由贸易降低了商品成本,提高了每个美国人的生活质量。纽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基思认为贝森特是在偷换概念。他在接受《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梦”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概念,虽然不能直接将其与廉价商品绑定在一起,但现实是美国人无法想象没有廉价商品的日子,他们畅想“美国梦”的基础是自己可以毫无压力地购买手机、电视等商品。“廉价商品至少可以帮助大家把日子过下去,说它们无关紧要,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有钱人才会说的话。”纽约中学教师艾莎对《环球时报》驻美特约记者这样说。

“美国政府表示廉价商品不是‘美国梦’的一部分,但是他们错了。”Vox新闻网报道称,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能够以合理价格购买到消费品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文章认为,美国社会很富裕,以至于在某些方面,美国人已经忘记了为什么物质的东西很重要且其价格低廉值得庆祝。“商品不是‘美国梦’的本质,但却是美国人生活的基石,它让我们能够追求所有其他赋予生活意义的事情。”据美国《理性》杂志的报道,容易获得廉价消费品将各个阶层和各种信仰的美国人联系在一起,它虽然不是“美国梦”的全部,但肯定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彭博社则认为,廉价消费品实际上就是“美国梦”,而白宫加征关税政策颠覆了美国政客和消费者之间持续近一个世纪的“协议”,即政府不为民众提供全面福利,但是让他们能够方便地获得廉价消费品。

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介绍,二战后在美国,消费不仅意味着物质欲望的满足,更被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科恩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采访时表示,二战之后,通过大众消费实现繁荣的经济理念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被告知并相信其消费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当时的理念是企业要给工人开高工资,然后他们去消费,进而拉动生产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钱。PBS称,1945至1949年间,美国人购买了2000万台冰箱、2140万辆汽车和550万台炉灶,这一强劲消费趋势持续贯穿上世纪50年代。

科恩介绍说,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市场细分概念的出现,即人们会因为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购买不同种类的商品,为了国家利益而进行消费的理念变成了消费是实现个人身份的一种方式。美国历史学家伊莱恩·泰勒·梅则表示,联邦政府和美国民众将新消费主义视为淡化阶级差异、同时强调传统性别角色的一种方式。当定义美好生活的物品变得触手可及时,工人阶级就能实现他们渴望的阶层跃升。

“想要一辆车、一台最新款的电视等消费行为,明确地定义了人们对于作为美国人能获得什么样物质的看法。”科恩认为,获得廉价商品已与美国身份联系在一起,如果美国关税政策提高了这些商品的价格,那这个国家将面临严峻挑战,“我认为这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信心……我们必须记住,美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依赖于消费”。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梦”实际上是指所有人尤其是有才能却没家庭背景和特权的个人,在美国能实现地位、财富的增长以及享有更多尊严。廉价商品是“美国梦”得以实现的基本土壤,如果没有廉价商品的普遍存在,那么大量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更何谈追梦。“美国梦”与廉价商品的确存在一定关系,涨价毫无疑问会导致美国贫富悬殊的加剧,阻断普通公众获取改善自身生活以及提高社会地位的物质管道,这可以说是“美国梦”的悲剧。

在李海东看来,贝森特等人面临两难。他们认为加征关税是服务劳工群体、实现“美国梦”的手段,但现实情况是,加征关税之后,生活日用品的涨价使得普通劳工更难实现梦想。

“它可能会输掉这场打赌”

4月2日在宣布向各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其他国家“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破坏了”曾经美好的“美国梦”,而加征关税政策将恢复“美国梦”,并为美国工人增加就业机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中低端制造业外流的主要原因并非关税,美国的生产成本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这个差距并非关税能弥补的。美国生产成本较高,不仅是因为劳动力价格高,还是由社会和文化等综合因素导致的。在美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普通民众不愿意从事低端制造业,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就不可能自己生产廉价消费品。甘蔗没有两头甜,美元霸权带来廉价商品,如果美国自己生产,就必须放弃美元霸权,降低美元购买力。换言之,只有美国消费者买不起外国产品,才有可能在本国生产。

李海东指出,多边贸易机制促进了商品的繁荣和富足,本身并不会阻碍民众向上流动,美国的问题在于内部的财富分配不公。目前美国民众向上流动之路面临阻塞,主要原因之一是华尔街和硅谷等富有者垄断了这个国家收入的“大头”,而大多数民众觉得自己近况不佳。这不是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造成的,也不是加征关税消除得了的,而是美国国内现有分配机制出现问题。美国国内如何更有效地防止“马太效应”,是其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网站5月14日发文称,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政策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并不令白宫惊讶,真正让它意外的是,这一政策在美国国内特别是在年轻人、无大学学历选民、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个人和西班牙裔选民中,也遭到强烈反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是在去年大选中支持特朗普的重要群体。

3月12日,CNN与民调机构SSRS发布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61%的美国人和72%的年轻人不赞成白宫处理关税的方式;59%的没有大学学历的美国人和62%的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美国人也表示不赞成。《华盛顿邮报》与益普索民调2月中旬进行的调查,以及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3月1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与CNN以及SSRS发布的结论几乎相同。

据彭博社报道,尽管美国人在调查中始终表示更加青睐美国制造商品,但数十年来,他们的实际购买习惯却表明,其对商品价格低廉和供应充足的偏好远胜过对本土制造这一意识形态的重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英国民调机构舆观调查公司2月进行的民调显示,80%的美国人认为白宫应该优先考虑通货膨胀问题,但只有29%的人认为它正在这样做。“白宫在赌美国民众会有足够耐心来忍受高物价甚至是经济放缓,但它可能会输掉这场打赌。”布鲁金斯学会网站的文章这样写道。(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