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尼泊尔)
瑞士建博物馆,向草帽致敬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刘美玉
发布时间:2023-04-28 17:07

f6269fc217b3bba0c41d8761d6484d0du5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27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瑞士北部沃伦市有一座编织博物馆(如图),馆舍不大却完整展现了一个瑞士人热爱的行业200多年的兴衰史,讲述了瑞士人特有的稻草情缘。

编织博物馆全称为“弗赖阿姆特编织博物馆”,主要是向瑞士北部德语区阿尔高州弗赖阿姆特地区的稻草编织行业,尤其是草帽编织致敬。19世纪,该地区用当地农作物副产品稻草制作的精致帽子及其装饰品,驰名欧洲并逐渐引领世界潮流。稻草,这种不起眼的材料成为200多年来蓬勃发展的行业基础,最初是家庭手工业,最终发展成影响深远的国际业务。

博物馆位于一处开放式的公园内,是一座环境清幽的别墅。进入博物馆一楼,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介绍了解稻草编织业的发展历程。据考证,稻草的手工编织并非当地首创,而是源自亚洲和埃及,经由意大利和希腊传入欧洲。最初,稻草编织也非女性的专利,从业者多为男性。瑞士多山地,特别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冬日长期积雪封山,交通不便。在漫长的冬季农闲时节,手工编织稻草是农民们打发时间的休闲活动。渐渐地,女性和孩童也加入编织大军。编织的花样越发丰富。

在博物馆二楼,观众可以看到过去手工制作的一些简易木制器械,这是编织的辅助工具,看上去类似纺车,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并提升编织品的精细度。

实际上,瑞士曾经一度是欧洲的纺织中心。特别是瑞士东北部的圣加仑地区,自中世纪开始,就帮助瑞士成为欧洲刺绣和纺织的重要地区。直至今日,据报道瑞士的绣品和蕾丝一直是香奈儿、迪奥等著名国际时装品牌的宠儿。弗赖阿姆特地区的草编也是如此,在博物馆,人们可以看到精致小巧的帽子配饰。很难相信那些手指大小的繁复“蕾丝”花样,实际上并不是机器加工出来的,而是手工编织而成。

博物馆内有一个大型的地球仪,观众可以从上面看出,当地的草编帽子及饰品,如何通过国际贸易的网络行销世界各地,引领国际风潮。从奥黛丽·赫本到费雯·丽等女明星,都曾创造出头戴草帽的经典形象。当然,草帽并非女演员的专属。柯克·道格拉斯在《梵高传》中,再现了梵高名作《戴草帽的自画像》中的经典形象。这也表明,数百年来欧洲人对时尚的追求,始终离不开那一顶草编的帽子。

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人们能够了解稻草编织技术与蕾丝设计的结合,成功地将稻草从作为柴火以及垃圾的命运,逆袭为黄金般珍贵的出口产品。到了20世纪后期,尤其是从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重心的转移,稻草编织作为一个行业在瑞士逐渐没落。为了防止这些珍贵的传统手工艺消亡,作为传统和历史的一部分,当地人决定建一座博物馆,纪念曾经的辉煌。1976年2月26日,弗赖阿姆特编织博物馆正式建成,作为稻草编织技艺的永久展示场所。

为了吸引及陪伴前来参观博物馆的小观众,编织博物馆还设计制作了专门的吉祥物——查格丽。这是一个留着多条辫子的孩童形象。查格丽的发辫形象,不仅是为了好看和好玩,实际上,编辫子与稻草编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稻草的加工,从晾晒和干燥开始,挑选出色泽和尺寸都合格的原料后,要用水浸湿让其变软,然后才能编织。最简单的手法与给小姑娘编辫子一样。编织的股数越多,工艺和手法也就越复杂。据介绍,将长长的发辫盘在头顶,曾经是瑞士女孩子非常喜爱的发型。博物馆的草帽作品中,也有看起来像金黄色发辫的作品,女孩子戴上它,仿佛顶着一头金色秀发。

实际上,编发辫的手法影响的不仅是稻草编织业,瑞士有名的辫子面包很显然也是受了发辫的启发制作出来的。(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