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29日讯 据新浪新闻报道,在印度新德里,一名47岁男子租用普通居民楼开设“大使馆”,自称“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名誉大使,通过伪造外交身份和护照承诺,骗取受害者450万卢比(约37万元人民币)。这场持续近十年的荒诞骗局,不仅暴露了个人野心的膨胀,更将公众视线引向一个虚幻的实体——那个被美国青年“认领”的南极洲土地。究竟这个“大公国”是何存在?它又如何成为全球微型国家现象的缩影?
诈骗事件的运作机制与细节
哈什·瓦德汗·贾因,这位所谓的资深外交官,精心编织了一个多重虚假身份的网络。他不仅自称“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的名誉大使,还兼任“赛波加大公国”顾问和“西极州驻印度大使”。为强化这一精英人设,贾因谎称自己拥有伦敦应用科学学院的MBA学位,并虚构父亲是加济阿巴德的实业家。在他的办公桌上,陈列着大量伪造的外交印章和与各国政要的“合影”,营造出权威假象。更甚者,他购买了四辆汽车,悬挂伪造的外交牌照,并雇佣四名同伙冒充大使馆武官等角色,以假乱真地运作整个“使馆”。
诈骗手段的持续实施
在近十年时间里,贾因以“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护照为诱饵,向渴望财富的人群承诺提供海外就业、投资与教育机会。通过这一手段,他成功骗取450万卢比,受害者被虚幻的国际机会蒙蔽,最终沦为这场荒诞现实版《猫鼠游戏》的牺牲品。事件的核心在于,贾因冒用的“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本身就是一个基于法律漏洞的虚构实体,其存在缺乏任何国际承认。
“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的起源与真相
这个被贾因利用的“国家”,源于2001年8月美国青年特拉维斯的个人行为。特拉维斯在“研究”世界上归属模糊的地域时,发现南极洲的玛丽伯德地可能是该洲唯一未被任何国家宣布占有的区域。他援引《南极条约》,指出条约虽禁止政府提出新主权要求,但未阻止个人行为,于是对这一区域提出主权声索,并将其命名为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自封为特拉维斯大公。
法律漏洞的巧妙利用
特拉维斯的行动很快被美国人调侃,称其为美国在南极洲的“新州”——西极州,并戏谑特拉维斯为“州长”。事实上,“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和“西极州”实为同一实体,只是名称不同。这一“建国”行为完全基于国际法的灰色地带,缺乏实际领土控制或政府功能,仅停留于纸面宣称。特拉维斯的创意虽荒诞,却为贾因这类诈骗者提供了“素材”,后者在诈骗领域“更进一步”,将虚构国家转化为敛财工具。
微型国家的全球现象与案例
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众多微型私人国家之一。这些实体多因历史巧合或个人野心创立,有的源于恶作剧,有的则试图利用法律漏洞。贾因冒用的另一身份“赛波加大公国”,便是意大利一个村庄村民的恶作剧产物。类似地,其他个人微型国家层出不穷。
个人野心的多样展现
英国人尼克·科普曼创立了“科普曼帝国”,声索的国土是英国诺福克郡谢林汉姆市的一辆精致大篷车。车内布置奢华,有天鹅绒窗帘和红地毯,科普曼通过出售骑士头衔或担任导游赚钱,同时与游客分享黄瓜三明治和茶点。英国艺术家亚历克斯·哈特利受特拉维斯启发,于2004年偶然发现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以北一座新出现的岛屿(北纬79度),利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条约》的法律漏洞,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命名为尼马克共和国,并向斯瓦尔巴群岛政府递交主权申请。2005年,英国喜剧演员丹尼·华莱士在东伦敦保尔地区的狭小公寓内宣布成立“拉夫利王国”,设计国旗并撰写国歌,自封为丹尼一世国王,这一事件被英国BBC2台详尽报道。
集体行动的兴衰浮沉
微型国家中,集体行动案例更具戏剧性。西兰公国坐落于英吉利海峡(北纬51°53′40〃,东经1°28′57〃),距英国萨福克郡海岸仅10公里。1967年,前英国陆军少校Roy Bates占领无人堡垒,成立西兰公国,自封为罗伊亲王。该国发行自己的护照和货币,货币上印有格言“来自海上,自由”。巅峰时期人口达22人,多次抵御英国和荷兰海军袭扰,挺过大火,延续至今。尽管当前仅剩四名国民,西兰公国通过向全球售卖爵位盈利,今年年初曾有中国网友高价购买爵位登上热搜。相反,意大利玫瑰岛共和国命运多舛。20世纪60年代,工程师乔治·罗萨在亚得里亚海公海建造400平方米人工平台,谎称“海上实验”骗取批文,耗时7年耗资数千万里拉建成含酒吧、商店的双层建筑。1967年5月1日,罗萨宣布成立玫瑰岛共和国,自任总统,设计橙底三玫瑰盾徽国旗,定世界语为官方语言,发行货币“米拉”。意大利政府以逃税、走私和威胁航道为由勒令拆除,1969年2月海军三次爆破(第三次使用1080公斤炸药),最终暴风雨彻底摧毁残骸。事后,意大利国会修改《海洋法》,将领海从6海里扩至12海里,防范效仿者。
社会影响与法律反思
贾因的诈骗案揭示了微型国家概念的脆弱性。这些实体多源于法律漏洞或个人幻想,却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真实伤害。贾因近十年的骗局不仅让受害者损失钱财,更暴露了公众对“外交身份”和“海外机会”的轻信。微型国家如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虽具娱乐性或实验性,但缺乏国际法承认,其“护照”和“主权”毫无价值。玫瑰岛共和国的覆灭和意大利的法律修订,警示了此类行为的风险。西兰公国的商业成功虽例外,但其爵位售卖同样游走于灰色地带,凸显微型国家在现实中的矛盾地位——它们既是个人自由的象征,又可能沦为犯罪的温床。
贾因的荒诞骗局终被揭穿,但其背后“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的虚幻本质,映射出全球微型国家现象的深层悖论。这些实体诞生于法律缝隙与个人狂想,却常被野心家扭曲为敛财工具。从特拉维斯的南极宣称到贾因的假使馆,链条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信息时代,虚构的国家能轻易蒙蔽渴望机遇的心灵。社会需提高警惕,强化法律监管,防止类似骗局借壳还魂。毕竟,真正的自由不应建立在虚幻的沙堡之上,而应扎根于坚实的现实土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