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尼泊尔)
亲历尼泊尔王室血案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刘美玉
发布时间:2023-08-21 15:50

640

作者简介:曾序勇 曾任驻尼泊尔、科威特大使

2001年6月,我作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即将离任,不料尼泊尔发生了一桩震惊世界的惨案:比兰德拉国王等多名王室成员惨遭杀害,而凶手竟是国王的长子、王储迪潘德拉!这一事件改写了尼泊尔王国的历史,导致其有200多年历史的沙阿王朝和君主制迅速走向覆灭。

那是2001年6月2日凌晨,一位尼泊尔朋友向我使馆通报称:昨晚王宫发生惊天血案,王储迪潘德拉开枪打死了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等多名王室成员。

上图,比兰德拉国王一家:后排从左到右为肖芭公主、迪彭德拉王储和尼拉真王子。

闻听此事我十分震惊,马上召集政务参赞、武官等紧急开会,要求他们立即了解情况,跟踪媒体报道。我随即同老朋友、尼泊尔前首相比斯塔通了电话,他证实国王、王后等王室成员中枪被送往陆军医院,多人已不治身亡。我立即第一时间电告了国内。

随后,我们从各种途径了解到王宫惨案是由于国王和王后不同意王储迪潘德拉与恋爱多年的女友德芙雅尼结婚,在6月1日晚王宫例行的家宴上,迪潘德拉在醉酒的情况下向国王等开枪射击,然后饮弹自尽。

640 (1)

迪彭德拉王储

当天要紧急处理的另一件事就是及时了解尼方葬礼的安排,特别是是否邀请外国领导人参加葬礼,因为这涉及中央及时决策的问题,无疑是国内急切关心的事情。但是当天上午我多次同尼泊尔外交部电话联系,都被告知:有关国王葬礼的安排由尼泊尔内政部负责,目前外交部不了解情况。

直到下午一点半,尼泊尔官方才在电视台宣布:比兰德拉国王等8人已于6月1日晚去世;按照宪法程序,王储迪潘德拉为新国王,但鉴于迪潘德拉仍处于昏迷状态,暂由贾南德拉亲王摄政;当日晚些时候,将举行比兰德拉国王等王室成员的葬礼。

640 (2)

尼泊尔当地时间2001年6月2日,全副武装的尼泊尔士兵在军队医院外警戒。

接着,尼泊尔电视台播放了尼泊尔内政部的紧急通告称,下午2时30分在陆军医院举行国王和王后的遗体告别仪式,请尼政府高级官员和外国驻尼使节前往出席。至此,比兰德拉国王的葬礼安排已经明确,即当日举行,不邀请外国领导人出席。我立即将有关信息报告了国内。

王宫血案在首都引发了一些骚乱。数万群众涌到街头,聚集到王宫门前的大道,向遇害的国王和王后致哀。由于政府迟迟未就此事件发表声明,部分愤怒的青年聚众示威,高呼反政府口号;还有上千人在首相府附近集会,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尽管当时加德满都气氛紧张,考虑到中尼两国的亲密友好关系,我仍决定偕夫人前往陆军医院出席国王和王后的遗体告别仪式。

下午我和夫人乘车从使馆出发前往尼泊尔陆军医院。沿途商店大多关闭停业,行人和车辆都很少,主要路口执勤的军警比平时明显增多。大约两点半钟,我所乘坐的插着中国国旗的黑色奔驰车抵达陆军医院。医院主楼前已站满了尼泊尔高级军政官员。我下车后,同一些熟识的内阁大臣等握了手,大家除了表示震惊和悲痛,大都相视无语。外国使节除了联合国开发署代表外,没有其他国家驻尼使节。

医院主楼的院子里临时搭起了两座帐篷,比兰德拉国王和艾什瓦尔雅王后的遗体分别停放在两座帐篷里。

文武百官都到齐后,大约3点钟,军乐队奏起哀乐,遗体告别仪式开始。首相、议长、大臣等依次徐徐向两个帐篷走去。我和夫人也按尼方礼宾官安排,排在内阁大臣之后慢慢前行,先后向王后和国王的遗体告别。

我们按照尼泊尔的礼节,向遗体献上一束鲜花,双手合十并鞠躬致敬。国王躺在绿叶和花丛中面容还算安详,而王后全身和左脸全部用鲜花覆盖(据报道,王后头部中枪伤及左脸被严重毁容),仅可看见右脸,她右眼圆睁露出惊恐状,此情此景令我们十分难过。就在3个月前,我们曾连续7天从海南到北京、杭州、上海全程陪同国王和王后访华;半个月前还出席过国王和王后在王宫为朱镕基总理举行的晚宴,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而今已是阴阳两界,我们不由地心情沉重、感慨万千。

640 (3)

哀悼王室的尼泊尔群众

由于尼方并未邀请外国使节出席随后在帕苏帕提神庙前举行的火葬仪式,我们随即驱车返回使馆。返馆后,打开电视观看了给比兰德拉国王送葬和火化仪式的实况转播全过程。下午4时许,送葬队伍从陆军医院出发,王室成员、军政要员、各界人士数万人参加送葬。

640 (4)

艾西瓦娅王后的葬礼

行进在送葬队伍前面的有仪仗队、军乐队和王宫卫队等,其后由身穿白衣的婆罗门僧侣抬着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等人的遗体。送葬队伍经过市区几条主要街道,浩浩荡荡长达数里。沿途数十万加德满都市民伫立在街旁和阳台、窗口。送葬队伍来到时,许多人向灵床抛撒鲜花和哈达,这万人空巷为国王送行的壮观场面令人感动,乐队奏起的哀乐让人为国王悲惨的结局而叹息。

行进缓慢的送葬队伍到达城东的印度教圣庙帕苏帕提纳特寺时,夜幕已经降临。在寺前巴格玛提河边的五座火化台上铺满了鲜花彩带,送葬官员肃立于河边的台阶上。身着白衣的婆罗门僧侣抬着国王、王后等人的遗体,绕火化台三周,然后把遗体放在火化台上。

晚上9时50分,火化仪式开始。一名男性王室成员双手捧着火把,绕行放置国王遗体的火化台三周,并做祈祷,然后将火把放在遗体颈部。这时,乐队高奏尼泊尔国歌,众人肃立,军警将官敬礼,士兵朝天鸣枪致敬。五座火化台上火焰熊熊燃起,映红了神庙前的巴格玛蒂河岸。这时,礼炮开始鸣放,代表比兰德拉56年生命的56声礼炮每隔一分钟鸣响一声,沉重的炮声响彻加德满都夜空,直至午夜。

当天,除向国内及时报告国王葬礼的情况、各方对王宫惨案的反应之外,我还建议以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名义向尼方发送唁电。

王室血案发生后,官方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并公布了调查报告。根据该调查报告和媒体披露,王室血案缘于国王和王后与王储迪潘德拉在婚姻问题上的尖锐矛盾。

640 (5)

迪彭德拉王储的恋人德芙雅尼

迪潘德拉与其美貌的女友德芙雅尼相恋了十多年,但是德芙雅尼的家庭与印度有很深的渊源:她的母亲原是印度中央邦的王宫贵族;她的舅舅辛迪亚是当时印度主要反对党的领导人之一。

长期以来,印度与尼泊尔关系密切,但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尼泊尔国内人民反印情绪非常严重。尼泊尔王宫不愿意迎娶一位有印度血统的未来王后。艾什瓦尔王后为了拆散这对恋人,用尽一切办法,并且为王储物色了一位名叫苏普里雅·沙阿的女孩。但王储却不喜欢母亲选定的女孩,更没有娶她的意思。王储对王后反对他与德芙雅尼结婚十分苦闷、心生怨恨。

据说,在王室血案发生前四天,国王和王后向迪潘德拉发出“最后通牒”,告诉他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同王后选定的女孩结婚,同时允许他同女友德芙雅尼保持情人关系,这样可继续成为王位继承人;二是坚持娶德芙雅尼,那就必须放弃王位,由其弟尼拉真王子继承王位。

迪潘德拉对德芙雅尼的爱已到了非她不娶的地步,难以移情别恋;而德芙雅尼虽然也爱王储,但她出身名门,坚持明媒正娶地嫁给王储,而不是当他的情妇,她的家庭也坚决反对。这样,迪潘德拉被逼到墙角,他心灰意冷,产生了玉石俱焚的可怕念头,最终在家宴上喝得酩酊大醉,制造了这场血案。

640 (6)

遇刺身亡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艾什瓦尔雅于1999年1月2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访问时的合影。

尼泊尔是我国的友好邻邦。比兰德拉国王在位近30年,为中尼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比兰德拉1945年12月生于加德满都,1972年继承王位后坚持奉行对华友好的政策。他继位后为中尼友好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1974年调动皇家军队,围剿盘踞在尼北部边境的数千名西藏叛匪,一举解除了这股叛匪的武装,恢复了尼中边境的和平安宁。

比兰德拉曾十次访华,他最后一次访华是在他去世前三个月(2001年2月26日至3月4日),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作为唯一外国元首和特邀嘉宾,出席了在海南博鳌举行的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并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同年5月15日,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在王宫亲切会见并宴请对尼正式友好访问的朱镕基总理夫妇,这也是国王生前最后一次接待外国政府首脑。

正因为如此,6月1日尼泊尔发生的王室血案引起中央高度关注。6月3日,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分别以发表谈话和致唁电的方式,对比兰德拉国王不幸罹难表示深切哀悼和痛惜,高度评价他为中尼睦邻友好关系所做的卓越贡献,表示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640 (7)

王室为迪彭德拉举行火葬

6月4日凌晨,迪潘德拉(按宪法程序仅当了三天名义上的国王)在医院因伤重不治身亡。当天由摄政的贾南德拉继承王位。

640 (8)

贾南德拉国王的加冕仪式

我离任之前向贾南德拉国王做了辞行拜会。他在谈话中除表示要继续执行对华友好政策外,还谈到他对国内局势的不满,表明他有可能采取镇压反对派、恢复国王实权的强硬手段。这使我十分不安,因为我认为,王室血案不仅使尼泊尔失去了比兰德拉国王这位有较高威信、能稳定局势的政治家,而且使国王的权威和王室的威望遭受重创;而贾南德拉的威望远不及比兰德拉,如果他真的采取强硬政策,激化国内矛盾,恐怕尼泊尔君主制就难逃覆灭的命运了。我在我的离任报告中也陈述了我的上述分析和看法。

不出所料,就在贾南德拉继位后的第二年,他就采取了解散内阁、推迟大选、亲自执掌政府等措施,并派军队直接镇压尼共(毛派)的武装斗争,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政局日益恶化,最终他被迫下台。

640 (9)

2008年5月27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尼泊尔制宪会议成员宣誓就职,尼泊尔制宪会议成立。

2008年5月,尼宣布建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废黜国王。至此,尼泊尔君主制彻底终结。(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