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28日讯 以“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为主题的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27日在“岐黄故里”庆阳市举行。这场融合文化根脉与科技动能的论坛,以“AI+中医药”为传统岐黄文化的现代转化注入动力,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探索新范式。
庆阳,因医祖岐伯与黄帝论医并著《黄帝内经》而冠名“岐黄故里”,是中华医药文明的原点之一。这里不仅承载着“岐黄之术”的千年智慧,更乘数字经济东风,跃升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城市。文化厚土与算力底座的叠加,使庆阳成为“AI+中医药”融合发展的天然试验场。
9月27日,以“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为主题的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在“岐黄故里”庆阳市举行。陈飞 摄
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在致辞中表示,岐黄文化是庆阳特色文化形态。自2023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千余名海内外中医药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企业家齐聚庆阳,共鉴“岐黄故里”文化风采,深度参与中医药创新发展盛举,为事业进步贡献高端智慧。他指出,论坛深化了岐黄文化价值认知、凝聚了产业发展共识、塑造了庆阳文化标识,为传承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将以前沿技术赋能文化创新、高端智慧增进人民健康、开放机制拓展交流合作,推动岐黄文化远播、AI深度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更好造福人类。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振华现场详解甘肃中医药“硬实力”,甘肃作为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与资源大省,2024年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972亿元,预计2025年破千亿;已在12国设16个海外岐黄中医中心(学院)。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
“人工智能是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更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加速器’。”王振华说,甘肃发展“AI+中医药”优势显著:文化、资源与临床数据支撑AI研究,庆阳算力枢纽吸引华为、阿里云等企业,构建全栈算力体系。下一步将攻关AI辅助诊疗、智能制药等技术,推动诊疗模式向“人机协同”跃升,同时深化与马来西亚合作,助力“陇药”出海。
图为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教授董竞成作《医学与 AI哲学、基础与前沿》主旨报告。王志龙 摄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立法议会议长刘永山代表该州祝贺论坛召开。他表示,庆阳以传承为根、创新为翼,推动岐黄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让古老中医焕发时代光彩。近年马六甲、太平等市与庆阳合作成果丰硕,在教育、农业、文旅、中医药等领域形成人文相亲、互利共赢局面。尤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技术共享、学术研究上深度协作,推动岐黄文化“走出去”与陇药“国际化”同频共振,打造跨越山海的“健康伙伴关系”,此模式为全球中医药传承创新树立典范。
论坛期间,多场高水准学术报告引发思想共鸣。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以《医学与AI:哲学、基础与前沿》为题,提出“AI+医学不仅是产业工具,更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深刻观点,并提及开设“人工智能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构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超限制造、微流化学与医药发展及AI集成》报告中,重点阐释“中医药大模型:数智岐黄”技术路径,勾勒出AI与中医药理论深度融合的蓝图;针对经典活化与数字传承,学者张其成强调《黄帝内经》AI化需精准解读,同步开发数字文旅产品,以VR针灸、MR养生等场景让经典“活”在指尖。
图为庆阳市政府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政府签署《开展算力合作意向书》。陈飞 摄
其间,庆阳市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签署《开展算力合作意向书》,强化跨境算力协同,为“AI+中医药”技术研发提供更广阔算力支持;庆阳市中医药学会、岐黄文化研究会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中医师公会、郑和文化研究院签署《岐黄文化与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化输出与产业合作双轨并进;庆阳市中医医院与马来西亚大马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深化人才培养与临床技术交流;庆阳神州同泰医药公司与马来西亚龙马进出口公司签订《外贸采购合作协议》,拓宽“陇药”出海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