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锐财经)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7-08 13:12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8日讯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经济“半年报”即将发布之际,外资机构密集公布下半年经济展望。在对中国经济相关展望中,“上调预期”“韧性充足”成为高频词汇。

近期,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回暖的数字,彰显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同时也是政策效果、市场表现与增长潜力的综合反映。

经济增长韧性充足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预期。高盛日前在北京举行宏观和股票策略分享会时表示,中国经济短期增长韧性仍足,预计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2%,且仍有上行空间。5月中旬,高盛曾上调了二季度和下半年的中国GDP环比增速预测,并将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上调了0.6个百分点。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王立升表示,出口与部分制造业投资是今年宏观经济增长超预期的部分;同时,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下,宏观经济增长动能从出口拉动向政策驱动的内需转换已显示出一定信号,这一趋势在下半年或将更明显。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近日发布中国经济和股市年中展望报告,分别将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德意志银行集团研究团队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至4.7%,同时预计贸易竞争力也有望在长期支撑人民币走强。野村也将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上调至4.8%,并将全年GDP增长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多家国际知名外资机构相继上调对我国经济的增长预期,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与市场判断。”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本报记者说,反映到经济基本面上,是我国经济关键指标持续向好,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有效提振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的信心。

新兴领域发展潜力较大

中国经济韧性在哪儿?不少外资机构提到了科技创新、市场潜力等关键词。

“自从DeepSeek横空出世,中国再次证明自己在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球高科技竞争中拥有独特优势,有望引领未来全球科技变革。”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表示。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策略团队认为,中国权益资产将在下半年跑赢海外市场。该机构认为,政策对成长行业的有力支持不容忽视,这可能促使市场将更多目光投向新兴高景气成长领域。

中国市场的强大韧性与优势,也受到全球企业的青睐。汇丰集团近期面向全球企业的一项贸易前景调查显示,随着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影响国际贸易,全球企业普遍面临成本攀升、收入下降等压力,并正调整贸易策略积极应对。在此背景下,中国依然是全球企业计划增加贸易往来、加码生产制造的主要市场。

此外,中国消费领域的积极变化受到关注。在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看来,中国服务业产出和零售表现展现出韧性。以最新数据为例,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5月份,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在25%以上,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

“外资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上调,不仅是对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的认可,更反映出国际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付一夫说。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8%,业务总量指数连续4个月处在扩张区间……近期,多项经济先行指标传递中国经济向好态势。

下阶段中国经济看点有哪些?政策取向重点在哪儿?这也是国际机构重点关注的内容。

熊奕认为,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出进度的加快有望持续发力。随着中国央行近期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预计未来数月信贷脉冲将提振内需。财政方面,今年3月至4月财政支出明显加快,显示政府通过财政前置发力促内需的决心。短期而言,熊奕判断,财政政策仍有充足空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经济,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也会支持信贷增长。

摩根士丹利认为,现行的政策框架旨在为经济托底,重视科技创新,稳健推进经济再平衡。在付一夫看来,下半年政策看点还是在扩大内需领域,一方面是推动更高质量的投资,另一方面聚焦扩大居民消费,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从而更好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近日表示,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