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布隆迪坦噶尼喀湖畔,清晨的阳光将湖面镀上一层金色,湖水如一面古老神秘的镜子,映照着苍翠起伏的群山。没人会想到,这样优美平静的湖面下,居然生活着凶猛的尼罗鳄,当地人迪迪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的故事,甚至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布隆迪坦噶尼喀湖畔风平浪静,传说中的古斯塔夫巨鳄就出现在这片水域。
尼罗鳄的故乡
在东非大裂谷西端的褶皱深处,两条银色水脉静静流淌——发源于基伍湖南湾的鲁济济河穿越裂谷断崖,用100多公里的蜿蜒轨迹串联起刚果(金)、卢旺达和布隆迪3个国家,最终在布隆迪三角洲舒展成坦噶尼喀湖的粼粼波光。烟波浩淼的坦噶尼喀湖,以及看上去波澜不惊、水中却危机四伏的鲁济济河,正是尼罗鳄世代栖居的地方。
这两片奇特的水域曾见证非洲象群临水而饮、河马家族逐浪嬉戏的时光。受战乱等因素影响,不少哺乳动物日渐减少,唯有尼罗鳄依旧盘踞在鲁济济河的浅滩与坦噶尼喀湖的礁岸,它们青铜色的鳞甲布满岁月痕迹,庞大狰狞的身躯潜藏着“洪荒之力”,如同游动的活化石,在波光中续写万年演化传奇。
“这里的鳄鱼从不轻易现身,但你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偶尔会瞥见它们浮在水面,眼睛像幽灵一样泛着恐怖的冷光。”渔民迪迪埃一边整理渔网,一边低声告诉记者,在坦噶尼喀湖与鲁济济河交汇的湿地里,尼罗鳄常年栖息,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水下,等待猎物靠近。其中,一条名叫古斯塔夫的鳄鱼最有名,人称“恐怖食人鳄”。
“恶魔”古斯塔夫
提到“古斯塔夫”,迪迪埃的表情严肃起来,嗓音不知不觉压低了几分。迪迪埃说,古斯塔夫是布隆迪人至今挥之不去的噩梦,“10年里,它吞噬了大约300条人命,而且它好像不怕子弹,挨过很多枪子至今仍逍遥法外。”
根据迪迪埃的描述,这条食人鳄体长约6米,体重在700公斤至1吨之间,远超普通尼罗鳄。“古斯塔夫”这个名字源自德国“古斯塔夫巨炮”,法国生物学家帕特里斯·费耶上世纪90年代首次实地考察时记录下它的存在,并给它取了这个名字。据说古斯塔夫的身上有不少伤痕,但这些似乎没有影响它的猎杀能力。
迪迪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片水域附近的村庄发生过多次鳄鱼伤人事件,虽然见过古斯塔夫真面目的人寥寥无几,但大多数人认为这些事都是它干的,甚至把它描述成红色的、头上有草的远古巨兽。村民们曾试图围捕、射杀古斯塔夫,但无一成功。古斯塔夫聪明且狡猾,耐久力令人惊叹,即便子弹穿身,它仍能潜入水中,消失无踪。帕特里斯·费耶曾试图捕捉古斯塔夫,比如使用巨型铁笼诱捕,最终只见诱饵消失、陷阱破损……
据目击者描述,古斯塔夫咬死过河马,一般来说,鳄鱼不大招惹河马,而它甚至能在河马群中穿行无阻,其他鳄鱼见到古斯塔夫纷纷退避三舍。古斯塔夫的袭击比较有规律,尤其在发情期,喜欢以人类为目标。
2004年,古斯塔夫突然销声匿迹,有人说它在躲避战火,有人说它可能已经殒命。2007年,它再度现身,身上添了一些弹孔痕迹,仍生龙活虎。2015年,有人目睹它捕食水牛,之后又杳无音信。但当地人都认为,古斯塔夫还活着,可能70多岁了,毕竟鳄鱼的寿命一般可达百岁。
“你知道吗?”迪迪埃放下渔网,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在回忆某个夜晚的情景,“几年前,有个年轻人夜里划船捕鱼,结果一夜未归。第二天,人们只在河边找到了被咬碎的船板。”这样的故事布隆迪人耳熟能详,古斯塔夫的名字成了这片水域令人胆寒的符号。好莱坞甚至拍摄了以古斯塔夫传说为题材的“万古巨鳄”故事。
未解之谜与湖的守护者
关于古斯塔夫的故事,仍在布隆迪民间流传。记者在采访中聊到有关坦噶尼喀湖和鲁济济河的话题,不少当地人会主动提到古斯塔夫。
有人说,随着岁月流逝和步入高龄,古斯塔夫已垂垂老矣,再难祸害百姓,只能在水深处颐养天年;但有更多的人坚信,这条恐怖鳄鱼就潜伏在水下,冷眼旁观着人类的喧嚣,并伺机一跃而出。
迪迪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今,每当风起浪涌,湖面翻滚出漩涡,布隆迪渔民总会格外谨慎,仿佛那只巨大的阴影随时可能浮出水面。然而,这片水域不仅是鳄鱼的领地,更是布隆迪人的生命依托。清晨,妇女在湖边浣洗衣物,孩童嬉戏打闹,渔夫驾着木舟,穿梭于湖面,撒下一张张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敬畏湖中巨兽,也依赖湖水的慷慨馈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坦噶尼喀湖的生态也面临挑战。科学家和环保人士希望通过加强保护措施,维系这片古老水域的生态平衡。而古斯塔夫的传说,依旧如湖水般深邃神秘,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探险者前来一探究竟。
离开湖畔时,夕阳正缓缓坠入群山,湖面映出一片金红色的辉光。远处,芦苇轻摇,似有暗影潜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