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环时深度】“走马灯式”换总理,法国怎么了?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9-11 15:11

 

编者的话:当地时间9月9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防长勒科尔尼为新总理,接替因未能通过国民议会信任投票而辞职的贝鲁。不到24小时后,“让我们封锁一切”抗议活动席卷法国多地。无论是贝鲁的下台,还是抗议活动的爆发,都是法国政治经济双重动荡引发的后果:在政治上,分裂的国民议会使法国政治碎片化趋势不断增强,马克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遭遇政府垮台,这让很多西方媒体认为法国已经“不可治理”;在经济上,法国债务高企,危机不断逼近,而民众反对政府削减公共开支,且对精英阶层充满不满和仇恨。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催化,让法国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很多人不禁问,这个欧盟第二大经济体和政治大国,将走向何方?

政府“难为无米之炊”VS“封锁一切”席卷法国

“贝鲁的意思是‘跟着我走,否则就是混乱’,可我们早就身处混乱了。”据法国电视一台网站报道,对于刚刚下台的贝鲁此前要求9月8日在国民议会(议会下院)举行信任投票的决定,法国东北部瓦兹省一家工会的负责人阿蒂拉这样评价。在她看来,当前政治闹剧只有一个目的:为下次总统大选铺路。“他们(政客)把我们当傻子。”她愤慨地说,老百姓要求的只是能吃饱饭。

9f48706240b93e45b55b2129b75366a0

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资料图)

感到愤怒的远不止阿蒂拉一人。法国舆论研究所(Ifop)日前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近1/4的法国人对国家现状表示愤怒,62%的人感到担忧。Ifop民意调查部门主任富尔凯在法国《观点报》上发文,称该国中产阶级日益感到被边缘化,普通民众对税收普遍不满。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报道凸显了该国民众面临的挑战:新冠疫情在重创经济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俄乌冲突的爆发又一度导致物价飙升,民生困难继续叠加;尽管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美欧跨大西洋安全合作同盟的动摇都让欧洲人意识到加强自身能力的必要性,但普通人也不得不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公共设施因资金长期捉襟见肘而出现的运转困难,更让不少民众体验到政府缩减预算带来的影响。

然而,贝鲁政府也面临艰难抉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称,与前任巴尼耶一样,贝鲁下台的核心原因是政府很难在公共财政吃紧的背景下既维持预算平衡,又保证民生拨款不缩水。法国今年的预算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4%到5.8%,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占GDP3%的上限。“德国之声”将法国称为“欧洲债务之王”。该媒体表示,法国的主权债务已攀升至约3.35万亿欧元,约占其GDP的113%。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125%。法国的债务占GDP之比如此之高,在欧盟内部只有希腊和意大利超过了它。巴黎现在每年仅支付债务利息就要花费670亿欧元。按照贝鲁的说法,到2026年时,政府预算的最大开支项目将不是教育,而是支付公共债务的利息。

公共债务预示的危机已经浮现,马克龙曾多次强调不应该将这些负担转嫁给下一代人。在这一背景下,贝鲁7月提出一项预算案,计划通过节省近440亿欧元的公共开支,以使政府2026年将预算赤字降低到GDP的4.6%。这意味政府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拨款都会缩水。

“对于历届法国政府来说,每当它提出紧缩措施或经济改革时,左翼和右翼政党都会大声疾呼,并动员其支持者反对政府措施。”据“德国之声”报道,这是法国一个长期存在的政治困境。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媒体称,自今年5月以来,酝酿反对政府削减公共开支措施的运动一直在进行。在贝鲁于7月公布其紧缩计划之后,相关运动势头愈发强劲。9月10日,“让我们封锁一切”抗议活动在法国多地上演。示威者扰乱交通、焚烧垃圾桶,还与警方发生冲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李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很难走出上述困境,其中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欧洲长期以来实行高福利制度,整个社会已对其形成惯性依赖,不愿面对也无法适应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尽管法国政府看到高福利的不可持续性,但一旦推动改革,就会触动民众利益,从而引发抗议,甚至导致政府倒台,于是形成“不改革等于经济自杀,改革等于政治自杀”的恶性循环。

德国经济学家海涅曼认为,为解决目前的问题,法国要么进行福利制度改革和削减开支,要么增加税收,而法国的个人税率已经很高。海涅曼对法国政党能否就债务削减达成跨党派共识表示怀疑,“随着左翼和右翼民粹主义者的得势,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中间派正在萎缩。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法国感到悲观、看不到解决方案的原因”。

“要他下台容易,但要为混乱做好准备”

9月10日,勒科尔尼走马上任,接替贝鲁。据法国电视一台报道,Ifop日前所做民调显示,在74%的法国受访者看来,贝鲁政府的倒台更像是一种警告:法国已经陷入“无法治理”的境地。

路透社称,勒科尔尼是法国不到两年内的第五位总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勒科尔尼可能会步其前任后尘。据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报道,澳国立大学历史学院高级讲师法蒂认为,勒科尔尼政府不太可能维持太久,原因与前几届政府倒台的原因相同:法国国民议会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反对党一有机会就试图反对马克龙。CNN此前报道称,在经历了数位总理之后,法国反对党可能没有耐心再给新总理一个机会。该国的极右翼和极左翼政党之前都表示,它们可能很快呼吁对新总理进行不信任投票。

“法国总理为何当不久?”对于这一问题,“德国之声”等多家媒体表示,造成法国政坛如此动荡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马克龙在去年6月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举行选举的决定。此次选举导致法国国民议会出现分裂。选举后,法国左翼、中间派、极右翼在议会“三足鼎立”,法国政治碎片化特点凸显,而马克龙一直没有任命来自左翼的政治人士担任总理,导致政府的支持范围变窄。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要求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重新进行选举。Ifop近日的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法国人支持这一想法。据CNN等媒体报道,多项民调显示,如果再次举行选举,国民联盟将位居榜首,左翼政党将位居第二,马克龙所属的中间派政党将远远落后,但法国很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悬浮议会。法国安盛保险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钱尼强调:“反对党如果认为它们可以不断更换总理并举行国民议会选举,而不用吞下法国政府多年残留问题导致的苦果,那就错了。”

“法国政治如此瘫痪,以至于很多人都在公开讨论马克龙辞职的可能性。”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报道,如果这位法国领导人辞职,将在欧洲外交舞台上掀起一场地震,但即使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不能让法国走出僵局,“马克龙的继任者也几乎肯定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法国的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是现在转到了马克龙手上。当前的重点不是谁当总理或者总统,而是能否解决预算赤字和负债率高这两个关键问题。

李超强调,目前西方媒体在广泛探讨所谓法国的“不可治理性”,也就是说无论哪一股政治力量,一旦走上执政舞台,就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即使目前支持率不断走高的极右翼政党,如果真正执政也同样难以有效推动改革,可能最终也难以避免黯然下台的命运。“政治新闻网”指出,法国是一个沉浸在“弑君革命历史”中的国家,它明白“解雇老板”的吸引力和陷阱:要他下台容易,但你必须为接下来的混乱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困境可能会相互交织并相互影响,进而进入恶性循环。据欧洲动态新闻网报道,不少专家警告说,法国的政治危机可能会长期影响其商业投资和经济增长,并使政府更难控制预算赤字和债务水平。“必须在经济和政治层面都找到可靠路径。经济发展能推动目标实现,而政治稳定将保障这条路径的持续。如果这种政治危机每一年半就会发生一次,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欧洲大型企业联合会经济战略与金融中心负责人德默茨说。

“欧洲增加了危机蔓延的风险”

“在过去一年里,马克龙已经成为全球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他的外交活动重塑了联盟,推进了欧洲的优先事项,并将法国定位为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挑战的核心角色。”据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报道,仅在最近几个月,马克龙就巩固了一个由2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和军事支持。他推动法国与越南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与印尼达成战略协议,并与巴西和新加坡达成合作协议。然而,在国内,马克龙正处于危机之中。由于一直在努力应对政治瘫痪、民众不满和四分五裂的国民议会,他的支持率已经暴跌至15%。

《欧洲时报》等媒体称,2017年马克龙刚上台的时候,宣誓要将法国打造为“创业国家”。2017年12月31日,他在新年贺词中坚定地表示,将继续推动他所承诺的改革,团结法国民心,并以法德轴心进行欧洲合作,促使法国全面复兴。2021年,马克龙推出一项名为“法国2030”的投资计划,计划筹集300亿欧元在2030年之前重点发展科技,以重振法国。在欧盟层面,他多次强调实现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

法国目前不断加剧的危机会对马克龙的宏大理想产生哪些影响?李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频繁的政府更替势必损害政策连贯性,加剧民众的失望和不满,客观上刺激极端政党进一步坐大。有分析认为,马克龙的权威在一次次更换总理的过程中一再遭到削弱,其推动改革的雄心频繁受挫,在第二任期内很难有大的作为,需不断在分裂的国民议会和社会中寻找平衡。鉴于国内问题频发,法国在欧盟内的号召力也将受损,马克龙在欧盟层面的话语权和精力投入也将受到很大限制。

“法国的经济动荡会引发欧元区债务危机吗?”很多欧洲媒体都提出这一问题。据欧洲动态新闻网报道,很多人担忧,因为法国的债务危机,欧洲可能会遭遇一场比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所引发的那场崩溃更为严重的经济问题。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法国不断上升的国债收益率和债务水平不会构成迫在眉睫的风险。

“德国之声”报道称,海涅曼认为,未来几个月欧盟不会出现新的短期债务危机,但“我们不得不问,如果像法国这样的大国,近年来负债率稳步上升,现在也面临进一步的政治不稳定,这说明什么问题。”总部位于伦敦的凯投宏观首席欧洲经济学家肯宁安表示,目前欧洲其他市场面临的经济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但法国的危机可能会大幅升级,从而增加危机蔓延的风险。“毕竟,法国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与邻国有着深厚的贸易和金融联系,它也是欧盟主要的政治大国。”肯宁安说。

法国的动荡正值欧盟与美国在贸易政策上陷入冲突之际。欧盟因其第二大经济体的政治僵局而显得虚弱,对欧洲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