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7月22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17日-21日在巴西举行的2025年巴西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 2025)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两支中国队伍包揽了人形机器人项目的前两名,这是中国在机器人世界杯该项目上首次夺冠。
AI机器人足球赛 图片:VCG
两支队伍都使用了北京博斯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T1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凭借稳定的运动控制、精准的环境感知和高效的交互适应能力,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快速进步。
然而,这场胜利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成就,它还凸显了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也是全球技术治理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和自动化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精心培育了创新生态系统。政策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器人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这一战略重点使中国逐步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开发的完整机器人核心技术产业链,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力量。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的3.3万台飙升至2024年的55.64万台,增长15倍以上。此外,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军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继续增长61.5%,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出口国的地位。
至于人形机器人,据中国媒体报道,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人民币(3.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中国机器人足球队的出色表现不仅仅是体育赛事的胜利,更是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生动体现。持续的科技投入、完善的产业生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等中国创新模式,不仅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各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内外机器人领域重大赛事层出不穷,从RoboCup 2025机器人世界杯到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等各类机器人赛事,都吸引了众多关注,成为各国展示科技实力的重要平台。赛场上机器人精准的动作和默契的配合,看似简单的技术比拼,却从根本上折射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趋势。
例如,当机器人扮演球员角色时,需要制定哪些规则?机器人足球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其规则的制定和完善过程直接体现了科技的前沿进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类似这样的创新科技赛事将会越来越多。每一次比赛都将成为规则制定的试验田,而那些获得技术认可的选手将塑造未来发展的轨迹。
像RoboCup 2025这样的赛事也是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机器人在激发公众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营造有利于全球创新的社会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机器人团队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的独特魅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
展望未来高科技发展,这样的文化交流预计将更加频繁。随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完全有能力为全球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