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外国专家:中欧、中美机器人产业合作潜力巨大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8-11 12:42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8月11日讯 正在北京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全球专家聚焦机器人行业发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隆之在主旨报告中提到,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比下降3%,但中国以5%的增速逆势扩张。《日经亚洲评论》8日报道称,中国市场正掀起一股人形机器人投资热潮。在大会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外国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走在全球应用前沿,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等影响因素,但他们仍期待同中国企业展开合作。

4b09bfc2460d53546a8ac5509660199fu5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各式机器人展现科技魅力。(视觉中国)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尤哈·罗宁表示:“中国企业在发展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方面起步较早,已涌现多家优秀企业。无论是早期的四足机器狗,还是如今可进行格斗表演的人形机器人,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在硬件生产方面实力非凡,中国有成熟的产业链支撑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齿轮、电机、连杆、传感器等部件的制造。“真正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罗宁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研发所依赖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开发需要巨大的算力、内存和能源投入。而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轻量化AI方案,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种高效节能的人工智能处理方式,对人形机器人实现实时、低功耗响应至关重要。

罗宁还主张建立全球统一的机器人产业标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各国对彼此产品的信任。在他看来,中欧在人形机器人的所有领域几乎都能展开合作。罗宁称:“工业生产场景下的合作是首选,目前这一领域商业化最成熟。一些特定领域合作潜力也很大,但需长期投入。例如在农业领域,中国和欧洲都有土壤肥沃的农业产区。双方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产品:中国企业可聚焦人形机器人的农业规模化应用,欧洲企业则攻关特殊环境下的应用。”

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农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公司Tevel首席执行官雅尼夫·摩尔也非常关注中国企业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展会现场,中国科研院所展示的机器人农业应用场景令他印象深刻。摩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看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实力与潜力,我们将寻求同中国的农场展开合作。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我们必须依靠本地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开拓。”

美国自动化促进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但中美在人工智能以及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新兴场景探索等方面仍展现出巨大合作空间。“据我所知,美国能量产(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只有一家。”他告诉记者,美国的机器人主要来自欧洲、日本和中国。在这一领域,美国公司更多是零部件整合商和系统集成商。中美企业在算法优化、安全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契机逐渐显现。在他看来,两国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美国拥有顶尖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则具备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制造业基础。因此在这一领域,中美企业应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