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0月9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皇家检察署(CPS)9月中旬宣布撤销对前议会研究员克里斯托弗·卡什与研究员克里斯托弗·贝里的涉华间谍指控,这起持续两年多的案件以“证据未达审判门槛”草草收场后仍在持续发酵。CPS检察总长帕金森7日表示,为获取证据“已努力数月”,英国工党政府也否认干预此案。
此案始于2023年3月。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卫报》报道,当时反恐警察以涉嫌违反1911年《官方保密法》逮捕卡什与贝里,指控两人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间,为中国搜集并传递所谓“损害英国国家安全与利益”的信息。二人在被无罪释放后,英国个别议员质疑该案的审理,宣称撤销此案可能“使议会容易受到间谍活动威胁”。英媒也跟进炒作,《星期日泰晤士报》“爆料”称,包括英国首相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鲍威尔在内的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了干预,导致案件夭折。
唐宁街坚决否认政府干预起诉。唐宁街10号新闻秘书6日表示,“有关政府扣留证据、撤回证人或限制证人引用特定证据权限的说法均不属实”。
据英国天空电视台、BBC报道,CPS检察总长帕金森坚称,CPS的决定未受任何“外部压力”影响。他7日在致下议院内政事务委员会与司法委员会主席的信中写道:“为获取该证据,我们已努力数月。尽管获取了更多证人证词,但这些证词均未表明‘犯罪行为发生时,中国对英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到2025年8月底,我们意识到无法获取这一证据。”“当这一点明确后,案件已无法继续推进”。
多家英媒在报道这封信时将矛头指向政府,称此案撤销要“归咎于英国政府未能将中国贴上威胁的标签”,同时将此事与工党政府希望重启英中关系相关联。而英国首相斯塔默7日表示,政府对中国的描述无法进行追溯性修改,此案须基于上届政府对中国的定位,“这不是政治问题,而是法律问题”。据英媒介绍,要依据《官方保密法》证明此案成立,检方需证明被告的行为是为“敌国”服务。而无论是现任工党政府,还是此前的保守党政府,均未正式将中国列为国家安全威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欧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李冠杰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英国部分势力对已撤诉的涉华间谍案反复炒作,并非单纯出于国家安全关切。他们试图放大工党在国家安全与对华政策上的内在矛盾,以形成舆论优势,争取更多选民支持。英国国内民粹主义力量依然有很大活动空间,今后仍会不断炒作中国议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