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共绘全球山地生物经济新蓝图——ICIMOD携手各方探索区域山地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9-30 22:59

 

1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9月30日讯 9月25日至27日,以“包容性生物经济:自然积极与气候韧性的山地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旨在推动全球山地地区以生态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促进自然向好与气候适应型社会的构建。会议吸引了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企业代表和山地社区实践者等近200名嘉宾。

作为协办方及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的重要区域组织,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组织了来自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全程深度参与会议。

对ICIMOD而言,这不仅是凝聚区域共识、探索协同方案的契机,更是一次双向学习与推动成员国实践转型的机会:既将HKH地区的独特挑战与应对经验呈现于国际视野,也将全球山地社区的先进经验带回区域,转化为可惠及当地社区的行动。

看见山地未来:中国经验的缩影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631

会议前,代表团深入云南山地社区和项目现场,亲身体验当地发展实践。我们相信,眼见为实,真正的洞察源于一线:

• 在食用菌种植基地,玉米秸秆被成功转化为新的收入来源,展示循环经济潜力,也体现了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

• 在红河山地未来中心,科研、创新与商业在COP议程的引领下紧密融合,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实验室;

• 在大型光伏设施前,代表们共同探讨了能源独立与气候韧性之间的联系;

• 在茉莉花茶厂,完整的产业链生动展现了包容性生物经济的实践路径;

• 此外,代表团还走访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国家马铃薯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对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象。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635

正如ICIMOD农村企业与价值链专家阿努·乔希·什雷斯塔(Anu Joshi Shrestha)所说:“我们正在打造一个以加德满都为枢纽、以戈达瓦里生态山地实验室为示范站点,并联结各国分支机构的区域网络。通过创新孵化、产业投资与社会包容,推动高价值产品规模化发展,实现‘民众受益、商业盈利、地球受惠’的目标。”

野外调研后,ICIMOD与会人员闭门研讨进一步深化了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并共同谋划未来,旨在通过技术转移与交流,打通路径,深化协同。而云南的经验也证明区域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与动能。

绿色行动从HKH出发:ICIMOD聚焦未来生活与贸易

大会期间,“乡土智慧与多元生态观”、“科学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生态恢复与气候韧性”与“未来生活与绿色贸易”四大主题下共举办了30余场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ICIMOD同步举办的平行会议聚焦“未来生活与绿色贸易”,邀请区域成员国的私营部门代表,分享可持续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绿色创新的实践,并探讨联合研究、能力建设与政策协同的合作路径。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639

四川农业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处杨双羽在圆桌论坛中指出:“过去几年,我们团队与尼泊尔合作开展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生物转化技术推动生态保护。2021年与ICIMOD共同创立的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如今已有72个成员单位。我们欢迎更多伙伴加入,共同推进山地农业科技发展。”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643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649

来自尼泊尔的维亚亚工商企业组织主席苏拉吉·瓦伊亚(Suraj Vaidya)和研发创新解决方案公司创始人苏妮塔·内马普基(Sunita Nhemaphuki)在大会上代表尼泊尔进行主旨演讲并参与讨论,展示了尼泊尔的商业潜力,并为与会各方提供了深入了解该国市场与创新机会的窗口。

发布全球山地生物经济框架:从区域共识到国际行动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655

会议重要成果《全球山地生物经济框架》正式发布,为全球山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指导。该框架针对中国西南山地、东南亚大陆山地、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非洲高地和南美安第斯山脉五大区域,提出科学探索与新质生产力、乡土智慧与多元生态观、生态恢复与气候韧性、未来生活与绿色贸易四大行动方向。

框架强调通过将原住民知识与尖端生物技术及数字化手段相结合,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类气候韧性,并保护功能性生态系统。同时提出通过建立基于利益共享、以增值生物产品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赋能当地人民,确保公平贸易与社区自主权。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659

这些区域性合作举措将通过知识共享、技术转移和产业协作,推动全球山地地区的共同发展,并为建设国际山地生物经济合作网络奠定坚实基础。对HKH地区而言,该框架明确认可了生态旅游、药用植物公平贸易等方向,与ICIMOD及成员国的长期努力高度契合。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70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表示:“本次会议成功搭建了全球山地可持续发展对话平台,展示了中国在山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全球山地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Weixin Image_20250930074707

ICIMOD总干事白玛·嘉措博士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 “让我们立下庄严承诺,以具体行动赋能山区社区,保护关键生态系统,携手开创惠益人类与地球的包容性生物经济。”

归根结底,HKH地区的瓶颈已从“寻找答案”转向“创造链接”。当前,答案并不缺乏,关键在于将其与人才、政策和投资相连接。ICIMOD将继续发挥纽带作用,与伙伴携手,把会议播下的共识之种培育为守护HKH山区的强大韧性。(完)

照片来源:山地未来

撰文:ICIMOD中文传播官 冯源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