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10月31日讯 据《共和报》报道,因班查雷丹达(Bancharedanda)当地居民再次拒绝让来自加德满都的垃圾车倾倒垃圾,指责政府未能履行此前达成的协议,加德满都谷地再次陷入垃圾管理危机。自本周三起(10月29日),来自加德满都的垃圾车已被禁止在该填埋场倾倒垃圾。
来自卡卡尼农村自治市、杜尼贝西自治市和贝尔科特加迪自治市的居民联合行动,阻挠垃圾倾倒,要求政府全面兑现早前的承诺。他们声明,在协议得到落实之前,绝不会接受来自加德满都的任何垃圾。
在居民自发抗议后,当地代表也加入了这场维权行动。
卡卡尼农村自治市第一选区主席帕德玛·巴哈杜尔·什雷斯塔·巴拉米表示,他们支持当地居民的诉求,并正努力推动问题解决。
“我们多次提醒当局履行过去的协议,”他说,“但直到我们拦下垃圾车,才终于有人开始关注。现在民众已经走上街头,我们将与他们站在一起,直到问题解决。”
巴拉米批评加德满都市政府在垃圾管理受阻两天后仍保持沉默。
居民坚持要求落实18项协议,拒绝沦为“垃圾倾倒场”
当地居民表示,他们并未提出新要求,只是坚持要求落实此前签署的18点协议。他们强调,自己的地区不应仅仅被当作加德满都的垃圾倾倒场,并誓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允许垃圾倾倒。
周三,近100辆垃圾车被拒之门外,周四抵达的车辆同样被阻止进入填埋场。
来自卡卡尼、杜尼贝西和贝尔科特加迪三个地方的居民及代表承诺,将继续抗议,直到诉求得到满足。周四,当地代表、居民及安全官员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
巴拉米说:“我们花了一整天倾听居民的诉求。迪哈丁贝西的县长和助理县长也出席了会议。我们向他们展示了填埋场的现状,并转达了民众的不满。我们正努力解决问题,但如果当局继续无视,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18点协议内容与落实困境
这份18点协议是在现任加德满都大都会市市长巴伦德拉·沙阿当选后达成的。当时,因垃圾收运陷入停滞,巴伦市长亲自前往班查雷丹达签署了该协议。
该协议由城市发展部与加德满都市政府经过多轮谈判后签署,由巴伦市长与副市长苏尼塔·当戈尔签字。协议内容包括:一个月内控制垃圾异味、防止渗滤液流入附近溪流、两个月内妥善处理渗滤液、确保垃圾收运车辆不泄漏渗滤液污染道路等关键条款。
协议还涉及垃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安置管理,以及改善居民日常生活的措施。此外,协议承诺通过社会与健康项目提升生活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打造绿色区域。
协议还要求实行垃圾分类,仅将不可降解垃圾送往填埋场,可降解垃圾由加德满都市政府自行处理。然而,迄今为止,大都会市并未完全落实垃圾分类。
当地居民表示,这份协议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虽然加德满都市最初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相关工作,但随后便停止了行动。
如今,当地居民及其代表态度更加强硬,表示如果过去的协议得不到落实,他们将拒绝垃圾倾倒以及所谓的“发展项目”。
“这不是新问题,”选区主席巴拉米说,“这些正是当局自己签署并承诺的事项。但他们不但没有落实,反而继续漠视。我们现在既不要他们的垃圾,也不要他们所谓的‘发展’。我们不会为了保持加德满都的干净,而继续生活在垃圾堆里。”
他还质疑为何没有人关心居民的健康问题。
“我们曾试图积极解决问题,但当局却一直无视我们,”他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他们可以把垃圾留在自己的城市。我们的居民再也不会生活在污秽之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