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8月22日讯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普兰镇(尼语称塔克拉果德),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的行政中心镇。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尼泊尔胡姆拉居民可靠的就业来源。
胡姆拉的那姆卡农村市第四区的帕桑·乔姆滕·拉玛近11年来一直跨境前往中国普兰工作。在新冠疫情导致希尔萨边境口岸关闭的四年间,他的家庭生计受到严重影响。他说:“在普兰,搬运货物、装卸卡车和修路的工作都由尼泊尔人承担,一个人每月能赚1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8000元)左右,因此普兰成为我们胡姆拉人的主要目的地。”帕桑已从胡姆拉区行政办公室获得边境通行证,准备在两周后再次出发。
同样,希姆库特农村市第七区的洛克琼·布达也在准备前往普兰。他在过去十年通过在普兰的收入,在区总部购买了土地。“家里没有工作机会。在普兰工作六个月,就能支付全年的家庭开支,即使是基础体力劳动,收入也很可观,我们的生存已经依赖于此。”
自去年4月希尔萨边境重开以来,工人流动量激增。据首席区官纳拉扬·潘迪介绍,迄今已有10,955人领取了边境通行证,其中8,237人为新证,2,718人为续签。每天有15至50人申请通行证。通行证对胡姆拉居民免费发放,有效期一年,允许持证人在中国境内深入普兰30公里。
在普兰,日薪工人每天可赚约300元人民币的工资。那姆卡农村市第五区的彭巴·塔芒说:“普兰食品价格低廉,住房每月仅需1.5万至2.5万卢比,工人能节省大部分收入。即使只工作三四个月,也能养活一家人一年。大多数胡姆拉居民在温暖的月份从事搬运、建筑或酒店/餐厅工作,通常在12月大雪来临前返回。”
许多人还通过贸易补充收入。据胡姆拉商会前主席南嘉尔·塔芒称,那姆卡和希姆库特近70%的年轻人前往普兰工作,有些人甚至带孩子同行。药材贸易在边境也蓬勃发展。例如,冬虫夏草在普兰每公斤可卖到200万至24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0.6万至12.7万元),远高于加德满都的价格,因为在尼泊尔,贸易商面临高税收和中间商压价。“在尼泊尔,我们要面对官僚障碍和低价,而普兰的交易市场更直接、更有利可图。”
对许多胡姆拉人来说,普兰就像其他尼泊尔人眼中的海湾国家或欧洲。希姆库特的贸易商卡纳·巴哈杜尔·拉瓦尔表示,他的长子两个月前已前往普兰工作。“疫情期间边境关闭就像失去了我们的食物来源,现在我们希望情况会再次好转。”工人们通常在3月或4月出发,12月中旬返回,带回生活用品和高达40万卢比的积蓄。
这种依赖反映了当地深层的结构性问题。那姆卡农村市主席普雷姆·巴哈杜尔·拉玛表示,由于恶劣天气和缺乏灌溉设施,农业在许多地区不可行。大多数家庭仅种植一季大麦,最多够吃三个月。牲畜养殖和野生药材采集提供了一些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家庭生计。“在这里,能吃三个月的家庭就算富裕了,因此,前往普兰的劳动迁移成为生存的来源。”
边境重开也复兴了希尔萨边境小镇,该镇在疫情期间一度沉寂。希尔萨的区主席帕尔乔尔·拉玛表示,每天有多达50名当地人跨境,同时贸易商和前往冈仁波齐的印度朝圣者也促进了商业活动。希尔萨的约35家旅游酒店曾一度挣扎,现在生意兴隆,中国商品如大米和面粉再次进入胡姆拉。希姆库特和希尔萨之间现已开通定期运输服务,跨境活动日益增加。每天有150至300名印度朝圣者前往冈仁波齐,进一步增加人流。
一位从普兰返回的工人说:“去普兰不是选择,而是生存的必需。”(完)